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保留宾语被动句允准的领属关系类型及认知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ypes of Possessive Relationship and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Licensing of PRCO
  • 作者:岳辉 ; 吴恒
  • 英文作者:Yue Hui;Wu Heng;
  • 关键词:保留宾语被动句 ; 原型扩展 ; 推理可及
  • 英文关键词:passive construction with retained objects(PCRO);;prototype;;extention;;inferential-accessibility
  • 中文刊名:SJHY
  • 英文刊名: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 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世界汉语教学
  • 年:2019
  • 期:v.3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伪满殖民语言政策与汉语‘协和语’研究”(项目编号:15BYY06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JHY201901006
  • 页数:12
  • CN:01
  • ISSN:11-1473/H
  • 分类号:60-71
摘要
通过语料考察可以发现,保留宾语的原型是身体器官类领属,且此原型是直接受影响而不是间接受影响。能进入保留宾语被动句的领属关系,需要满足推理可及性要求,即NP3在NP1的语义框架内。作为有生名词,亲属类有一定的凸显性,因此不能构成合法的保留宾语被动句,但是可以通过对举或者关系从句降低凸显性,从而构成合法句式。
        A corpus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totype of the retained object in the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 with retained objects(PCRO)is body organs that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predicator.In order to enter the PCRO,apossessive relationship needs to meet the inferential-accessibility requirement;that is,NP3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emantic framework of NP1.Kinship terms,given their high animacy and cognitive prominence,cannot constitute well-formed PCROs,but once their cognitive prominence is lowered by means of enumeration or relativization,they may very well enter PRCO to form legal sentences.
引文
陈平(1987)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第2期。
    陈一(2007)现代汉语非自足句法组合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邓思颖(2004)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中国语文》第4期。
    邓思颖(2006)汉语被动句的三个句法问题,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景泉(2000)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现代外语》第3期。
    韩景泉、潘海华(2016)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句法生成的最简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黄正德等(2013)《汉语句法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李临定(1986)《现代汉语句型》,北京:商务印书馆。
    林大津、谢朝群(2003)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现代外语》第4期。
    凌蓉(2005)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刘保今(1992)带宾语的被动句在先秦就已出现,《古汉语研究》第2期。
    刘探宙(2009)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中国语文》第2期。
    陆俭明(2002)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中国语文》第4期。
    陆俭明(2004)确定领属关系之我见,《南大语言学》第1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志刚(2013a)基于狭义领属关系论领主句、保留宾语被动句与抢夺类双宾句的关联性,《华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
    马志刚(2013b)再论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兼论领属关系的典型性和“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成因,《语言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潘海华、韩景泉(2008)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中国语文》第6期。
    孙园园(2011)领主属宾“被”字句的特点及使用动因考察,《理论界》第8期。
    王娟、周毕吉(2016)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与抢偷类双宾句的深层句法联系,《现代外语》第1期。
    王寅(2007)《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熊学亮、王志军(2003)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徐杰(1999)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当代语言学》第1期。
    徐烈炯、刘丹青(1998)《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伯江(2001)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中国语文》第6期。
    张伯江(2009)《从施受关系到句法语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万禾(2009)零主语被动句的被动句地位及其性质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
    周士宏(2005)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从话题突出到焦点突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益冈隆志(2016)日语被动句及其语言类型学特征,《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第7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张麟声(1998)現代日本語受動文の構文的タィプ,《現代日本語研究》第5号。
    Chafe,Wallace L.(1987)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information flow. In Russell Tomlin(ed.),Coherence and grounding in discourse, 25-65.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Langacker,Rond W.(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an Francisc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acker, Rond W.(1990)Concept,image, and symbol.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1)除了这6类以外,陆俭明(2004)也提到了另外一种被动句带宾语:她最怕蛇了,可偏偏被她踩到了蛇,你说她能不叫唤吗?这种特殊被动句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2)原文为日语,译文为笔者译。
    (3)感谢《世界汉语教学》匿名评审专家提出这一意见。
    (4)笔者在做语料调查时,有被调查者认为该句也是成立的,因为“张三”可能是一个记者或者摄影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存在着“张三是一个记者”的前提,这也间接证明了保留宾语被动句是需要推理可及的领属结构。
    (5)关于跨语言视角下保留宾语被动句的异同,我们将另文详细阐述。
    (6)关于保留宾语被动句的范畴,日语中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保留宾语被动句属于间接被动句,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句法形式上保留宾语被动句属于间接被动,但是从语义上看一部分是属于直接被动的。详见张麟声(1998)。
    (7)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提供的例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