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为纪念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而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ritical Analysis on Core Concepts of Chinese Tragic Humanism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Modern Context——In Commemoration of Yellow River Chorus Composed by XIAN Xinghai
  • 作者:王杰 ; 王真
  • 英文作者:WANG Jie;WANG Zhen;
  • 关键词:现代悲剧观念 ; 审美现代性 ; 《黄河大合唱》 ; 悲剧人文主义
  • 中文刊名:H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6
  • 出版单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24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5ZDB023
  • 语种:中文;
  • 页:HDZS201903006
  • 页数:11
  • CN:03
  • ISSN:42-1020/C
  • 分类号:42-51+181
摘要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情感结构是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两条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的文化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二者以纠缠组合的形式呈现在艺术作品中,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产生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文化事件",是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黄河大合唱》较为典型地表征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是分析中国审美现代性早期阶段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fundamental emotio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a double helix structure composed of "Nostalgia Utopia" and "Red Utopia",pointing to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respectively. The two emotional dimensions are represented in artistic works in the form of entanglement. For example,Xian Xinghai's Yellow River Chorus,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cess,can be taken as a cultural case to analyze the emotio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and a good case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at early stage.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ituation and aesthetic mechanism of Yellow River Chorus. On the basis,the core concepts and significances of humanism in the modern idea of Chinese tragedy are discussed as well.
引文
[1]冼星海.冼星海全集:第三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杰,胡漫.当代美学中的艺术与政治———艾尔雅维奇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7,(12).
    [3]冼星海.冼星海全集:第一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王杰.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J].文史哲,1993,(5).
    [6]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7]特里·伊格尔顿,马修·博蒙特.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M].王杰,贾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 Kevin B.Anderson.Marx at the Margins:On Nationalism,Ethnicity,and Non-Western Societie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0.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关于李叔同《送别》的分析,可参阅拙文《略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起源——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而作》,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地方性审美经验是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参阅拙著《现代审美问题:人类学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关于悲剧人文主义的概念,参见特里·伊格尔顿等《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第10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审美的革命”是席勒提出的美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得到批判性继承和改造,经过雅克·朗西埃和阿列西·艾尔雅维奇等当代左翼学者的阐发,已经成为当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参阅Ales Erjavec:Aesthetic Revolutions and the Twentieth-Century AvantGarde Movements,Duke University Press,2015。
    (1)大合唱作为一种具有大众性和民族性的音乐形式,是冼星海十分自觉的音乐追求。1935年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冼星海创作了《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大合唱,以及若干首小合唱,对大众性的艺术形式作了成功的探索。
    (2)“美的规律”是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的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了提升和改造,将其从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提升到哲学人类学的高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的规律”是一切艺术和人类活动的最高标准。
    (1)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亲自指挥的大合唱规模达到500多人演唱,效果十分震撼。
    (2)“民族寓言”是詹姆逊用于表征和概括第三世界文学特征的理论概念。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个“民族寓言”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参见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37-38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同时可参阅冼星海:《鲁艺与中国新兴音乐——为纪念鲁艺一周年而写》、《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边区的音乐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文协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马泽、马海娟主编《文艺事业的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1)“审美机制”是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提出的概念,“审美制度”是笔者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提出的概念,我们认为,在理论的基本内涵上,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分别参见雅克·朗西埃《美感论——艺术审美体制的世纪场景》(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