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绅士的分裂:咸同之际山东乡绅刘德培的抗官之路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vision of Gentry:Liu De-pei's Anti-Government Experience in the Late Xianfeng and Early Tongzhi Reigns
  • 作者:崔岷
  • 英文作者:CUI Min;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 关键词:刘德 ; 团练 ; 抗官 ; 绅士分裂
  • 英文关键词:Liu De-pei;;Tuan-lian;;the anti-government action;;division of the gentry class
  • 中文刊名:AFSX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安徽史学
  • 年:2018
  • 语种:中文;
  • 页:AFSX201805018
  • 页数:8
  • CN:05
  • ISSN:34-1008/K
  • 分类号:143-150
摘要
淄川绅士刘德培在咸同之际的抗官行动经历了从个人挑战到不断联合与吸纳当地绅士的过程。尽管性格中"好趋小利"的一面为一些绅士所不齿,其在"尚义"意识作用下的为民争利之举又能博得不少绅士的同情。1861年淄川四乡团练的兴起不但造成了"官弱民强"的社会氛围,还为刘德培等人的抗官行动提供了合法工具,从而对官府的利益和权威构成了严重威胁。借助信和团的力量,刘德培等人在乡村中攫取资源并积极增强自身影响力,在征税与司法方面均形成与官府强势竞争的局面。在成功地入城并压制了城内绅士的敌意后,刘德培等信和团领袖成为淄川城乡的实际控制者,而对博山团练首领的杀戮使得信和团完成了从团练到"团匪"、从"国家的朋友"到"国家的敌人"的转变。"刘德培事件"中多达二十余位绅士参与抗官,且不乏同情者,这反映出咸同之际官府权威严重削弱和清廷团练战略所激发的地方主义倾向共同导致了绅士阶层的分裂。
        In the late Xianfeng and early Tongzhi reigns,the anti-government action of Liu De-pei who was a gentry in Zichuan,experienced the process from personal challenges to constantly uniting and absorbing local gentry. Although some gentries disliked the"preferences in small profits"of his character,Liu's fight for the public interest under the awareness of"advocating morality and justice"could gain the sympathy from a number of gentries. However,in 1861,the rise of the local militias( Tuan-lian) in Zichuan not only caused the social state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was weak and people were strong,but also provided the legal tools for Liu and others,which posed a more severe threat on the interest and author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an before. By the power of the "Xinhe Tuan",Liu and others grabbed resources and actively pursued enhancing its impact on the countries,forming the competition against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aspects of taxation and justice. After successfully entered the Zichuan county town and suppressed the hostile of gentries,Liu and other leaders of the "Xinhe Tuan"became the actual controller of the town and country in Zichuan. Nevertheless,the killings to leaders of the local militia( Tuan-lian) in Boshan made the "Xinhe Tuan"complete a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ocal militias( Tuan-lian) to "Tuan-fei",and from "country's friend"to"country's enemy". The situation that more than twenty ge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anti-government action and there were many sympathizers in the "Liu De-pei Event"showed that severely weakness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at the turn of Xianfeng and Tongzhi reigns and the tendency of localism stimulated by Tuan-lian strategy of the Qing court jointly caused the division of the gentry class.
引文
(1)有关咸同之际山东各地团练引发地方动乱的情形,参见[日]横山英:《咸丰期山东の抗粮风潮と民团》,《历史教育》第12卷第9期(1964年);[日]神户辉夫:《清代后期山东省における“团匪”と农村问题》,《史林》(京都)第55卷第4期(1972年);崔岷:《山东“团匪”:咸同年间的团练之乱与地方主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孙葆田等编:《毛尚书奏稿》卷首,《清末民初史料丛书》第42种,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版,第76页。
    (3)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7页。
    (4)《穆宗毅皇帝实录》卷86,同治二年十一月乙丑。
    (1)[日]神户辉夫:《山東省淄川县刘德培抗粮始末》,《大分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纪要》1974年第4卷第4期;江地:《论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下)》,《山西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62-66页。类似的成果还有赵润生:《淄川刘德培起义试探》,《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王德峰、刘长飞:《试论近代淄川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美]裴宜理著,章克生、何锡蓉译:《晚清抗粮斗争:上海小刀会和山东刘德培(续)》,《史林》1988年第4期。类似成果还有陈华:《清代咸同年间山东地区的动乱(咸丰三年至同治二年)》,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198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19-226页;张中训:《大汉德主刘德培反清始末(1860-1863)》,《东吴历史学报》2001年第7期。
    (3)(8)《刘逆纪略》,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页。
    (4)(6)《刘逆事迹本末》,《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94页。
    (5)(7)《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2页。
    (9)《刘逆德培纪略》《刘逆纪略》《刘逆事迹本末》,《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2、62、94页。
    (10)(12)《刘逆德培纪略》《刘逆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2-53、62、53、62页。
    (11)方作霖修、王敬铸纂:《三续淄川县志》卷9,艺林石印局1920年版,第36页。
    (1)详参崔岷:《山东“团匪”:咸同年间的团练之乱与地方主义》,第21-32页。
    (2)毛鸿宾:《请密饬山东抚臣实行团练片》(咸丰三年二月初一日),孙葆田等编:《毛尚书奏稿》卷1,《清末民初史料丛书》第42种,第213页。
    (3)《寄谕李僡著责成兖沂曹济道厉恩官等会同绅士认真办理团练》(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5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66-367页。
    (4)方作霖修、王敬铸纂:《三续淄川县志》卷9,第94-97页。
    (5)(6)《刘逆德培纪略》《刘逆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3、62页。
    (7)《淄匪纪实》,《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6页。
    (8)《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刘逆纪略》《刘逆事迹本末》,《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6、53、62-63、94、102页。
    (9)《黄崖纪事略》《张积中传》,《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134、170、182-183页。
    (10)《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3页。
    (1)方作霖修,王敬铸纂:《三续淄川县志》卷9,第36页。
    (2)(8)《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6、53,37、54页。
    (3)(4)(5)(6)(7)《淄匪纪实》,《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6、36、36、36、36-37页。
    (1)《淄匪纪实》,《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7页。
    (2)《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7、54页。
    (3)(4)(6)《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4、54、54-55页。
    (5)(7)《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8、54,38页。
    (1)(2)《淄匪纪实》,《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8页。
    (3)《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8-39、55页。
    (4)《淄匪纪实》《刘逆德培纪略》《淄川土匪一》《三续淄川县志兵事门》,《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38-39、54-55、103-104、118页。
    (5)《刘逆德培纪略》《破淄略记》《刘逆事迹本末》《纪刘逆踞城作乱事》《淄川土匪一》《淄川土匪二》《三续淄川县志兵事门》《淄川刘德培抗粮始末》,《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58、60-61、91-92、95、98、106、115、118、120页。关于刘德培领导“信和团”发动叛乱以及清军镇压的详情,可参见张中训:《大汉德主刘德培反清始末(1860-1863)》,《东吴历史学报》2001年第7期,第102-111页。
    (6)苗沛霖之乱,参见[日]并木赖寿著,谢俊美译:《苗沛霖团练事件》,《学术界》1994年第1期;徐松荣:《捻军史稿》,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358-371页;池子华:《晚清枭雄苗沛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穆宗毅皇帝实录》卷86,同治二年十一月乙丑。
    (1)这三起引起清廷关注的事件中,河南的“李瞻之乱”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据《清实录》记载,李瞻“由举人分发山西知县,乞假回籍。借名办团,自号‘瞻王’,又号‘汝南王’。盘踞樊古寨地方,分遣其党王汉围攻张寨。其附近之朱寨、陈寨并相勾结,同谋不轨”。后经河南巡抚郑元善派兵剿办,于交战中将李瞻杀毙,并“歼毙逆众七十余名”。(《穆宗毅皇帝实录》卷29,同治元年五月乙巳。)
    (2)美国学者康无为曾在讨论地方绅士时提出此说。考虑到团练首领一般由绅士担任,这里借用这一提法。参见康无为著,陶文钊、樊书华译:《三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历史学家》,《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3)《纪刘逆踞城作乱事》,《山东近代史资料》第1分册,第97页。
    (4)相关概述参见萧公权著,张皓、张升译:《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527-533页。
    (5)参见崔岷:《山东“团匪”:咸同年间的团练之乱与地方主义》。
    (6)萧公权著,张皓、张升译:《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第373页。
    (1)芮玛丽著,房德邻等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