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办始末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Overview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Class for Gifted Young a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作者:何昊华 ; 张志辉
  • 英文作者:HE Haohua;ZHANG Zhihui;
  • 关键词:少年班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方毅 ; 宁铂 ; 李政道 ; 高等教育改革
  • 英文关键词:The Special Class for the Gifted Young (SCG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Fang Yi;;Ning Bo;;Tsung-Dao Lee;;higher education reform
  • 中文刊名:KXWP
  • 英文刊名: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与科技考古系;
  • 出版日期:2018-06-10
  • 出版单位:科学文化评论
  • 年:2018
  • 期:v.15
  • 语种:中文;
  • 页:KXWP201803001
  • 页数:26
  • CN:03
  • ISSN:11-5184/G
  • 分类号:7-32
摘要
少年班是中国科大在特殊历史时期开创的一种破格选拔和培养自然科学人才的新模式。它的创办拉开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具有重大意义。关于少年班创办的具体过程,目前学术界仅停留在粗线条或故事性的描述。在少年班创办40周年之际,文详细梳理了相关档案、当事人的日记和访谈等资料,力图全面还原少年班创办的详细经过,并讨论了少年班为何由中国科大首创的原因。
        The Special Class for the Gifted Young(SCGY) at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USTC) is a new form of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the young talents in natural sciences. Started in 1978, a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GY has significant meanings. It opened up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after the end of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GCR), and promoted "bringing order out of chaos" in educ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only a few broad-brush descriptions about the establishing process of SCGY. Taking the 40 th anniversary of SCGY as an opportunity, we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archives, diaries and interviews in order to uncover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CGY. Besides, we also discuss the reason why the SCGY was first established at USTC.
引文
[1]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1997.
    [2]朱先奇等编著.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王扬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历史性转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4):351-361.
    [4]新华社北京.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全国科学大会十八日召开[N].人民日报,1978-03-12:1.
    [5]《方毅传》编写组编.方毅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周长年.精心发现人才破格选拔人才[N].光明日报,1978-02-07:02.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九七七年招生工作总结[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招生工作的计划、报告、总结、通知、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7-WS-C-41.
    [8]不拘一格择优录取--一九七七年招生工作简介[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招生工作的计划、报告、总结、通知、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7-WS-C-41.
    [9]朱清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编年史稿[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10]高军峰,姚润田编著.新中国高考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1]李昌讲话摘要[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办学方向等几个问题的汇报、请示(代拟稿)及有关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5-WS-Y-9.
    [12]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代拟稿)[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办学方向等几个问题的汇报、请示(代拟稿)及有关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5-WS-Y-9.
    [13]一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复辟稿[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认真搞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报告、意见、批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6-WS-C-7.
    [14]信访简报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第9期[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15]关于招生工作情况的汇报[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招生工作的计划、报告、总结、通知、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7-WS-C-41.
    [16]朱源,秦裕芳.科技“神童”的摇篮[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7]关于招生工作的几点意见[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招生工作的计划、报告、总结、通知、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7-WS-C-41.
    [18]关于试办预科班的报告[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19]李昌同志批示[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20]同意你校试办预科班[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21]关于追加一九七七届新生招生名额的请示报告[R].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招生工作的报告、意见、总结、简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C-76.
    [22]新华社北京.挖掘高校潜力,积极扩大招生人数[N].人民日报,1978-03-19:02.
    [23]关于少年班学生待遇问题的请示报告[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第一期少年班的情况报告、意见等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7.
    [24]关于第一期少年班的情况报告[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第一期少年班的情况报告、意见等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7.
    [25]关于少年班的情况汇报[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第一期少年班的情况报告、意见等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7.
    [26]少年班名单[R].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期少年班名单.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4.
    [27]关于转发科技大学报告的通知[R].中国科技大学转发中科院《关于转发科技大学报告的通知》的通知,1978-WS-Y-12.
    [28]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一九七八年招生的请示报告[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29]刘贤荣同志在京请示工作的汇报[R].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招生工作的报告、意见、总结、简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C-76.
    [30]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的通知[R].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技大学关于招收少年班的报告、请示、通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3.
    [31]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一九七八年招生简章[R].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78年招生简章.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39.
    [32]招生工作情况汇报[R].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招生工作的报告、意见、总结、简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C-76.
    [33]关于增补六十名少年班和十七名普通班学生的招生计划的报告[R].中国科技大学关于第一期少年班的情况报告、意见等材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1978-WS-Y-47.
    [34]任知恕,熊卫民.我所参与的中科院人事和教育工作[J].江淮文史,2017,(4):95-107.
    [35]钱学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里的基础课[N].人民日报,1959-05-26:06.
    [36]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李政道文选(科学和人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7]司有和整理.李政道教授访问中国科技大学[Z].少年班研究第1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印.
    [38]施宝华.李政道同江青的一次辩论[J].炎黄春秋,2008,(5):14-18.
    [39]辛厚文主编.少年班三十年[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40]李陈续,叶辉.科大少年班探秘[N].光明日报,2007-01-10:05.
    (1)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持续100多天,讨论通过了由迟群起草,经张春桥、姚文元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纪要全面肯定了“文革”期间的“教育革命”,否定了建国后七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即1949年以后十七年的教育路线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教育黑线”及“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需要继续进行改造。上述参见[10],页158-161。
    (2)1973年4月3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国务院科教组对工农兵大学生招生进行了两点调整,一是增加了文化考核,二是将实践经验要求由3年转变为2年。辽宁知青张铁生在参加1973年高校招生时,物理化学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信,对高校招生中的文化考察提出异议。此事于1973年7月19日被《辽宁日报》刊登报道,并于8月10日被《人民日报》转载并加按语指出“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考察被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受到大肆批判。上述参见[10],页168-169。
    (1)引自倪霖正在撰写的个人自传(未发表)。倪霖将其中《荐“神童”促建少年班》一节发给笔者参考。倪霖说:在写给方毅推荐信时,他誊抄了一份留底,在撰写自传时全文录入,因两次搬家留存件一时找不到了,自传中的内容与原件内容一致。
    (1)据司有和著《杰出中小学生的成长奥秘》一书介绍:沈宇从小受他的父亲教育和影响,自学数理化课程和英法日俄四门语言。他的父亲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推荐他报考中国科大。
    (2)2018年3月10日,何昊华电话访谈牧青,被访谈人回忆:她通过自学在高一时便掌握了微积分,她的数学老师向中科院写信举荐她。
    (3)刘贤荣(1936-),时任中国科大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学生小组组长;1978年3月,学校机构改革,任学生工作处处长。刘贤荣曾直接负责1977年中国科大高考招生工作,是少年班创建的亲历者。2018年3月18日,何昊华访谈刘贤荣
    (4)2010年10月25日,宁铂写信给何昊华:中国科大派人对他进行考察是在高考放榜后一周内的周六,两位招生老师在赣州待了一周。结合1977年12月22日中国科大招生领导小组的会议记录可知,当日招生老师已经完成了对宁铂的文化考察,但人还未回来,由此可确定考察宁铂的时间为12月17日。
    (1)2018年3月23日,宁铂发给何昊华的简讯:他被赣州八中推荐提前(当时高中为两年制,宁铂正在上高二第一学期,提前半年高考)参加了1977年底的高考。考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和政治四科,录取分数线是平均分51.0分,宁铂的平均分是57.5分。与他一起被推荐提前参加高考的同学还有潘辛菱和陈英。潘辛菱平均分55分多,被郑州工学院粮油加工系录取;陈英平均分54分多,被湖南大学数学系录取。宁铂填报的志愿是中国科大化学系、浙江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天文系和江西大学数学系。
    (2)任知恕(1924-),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52年调入中国科学工作,1958年调入中国科大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1971年任中国科大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组副组长,1978年任副教务长。1982-1984任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局长。任知恕自1952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以后,每日坚持记日记,66年来几无间断。他的日记是研究中科院院史、中国科大校史以及当代中国科技和教育史的珍贵史料。任知恕是少年班创办的亲历者,也是少年班初期发展的决策者之一。
    (3)任知恕日记(1978-02-16)的记载与宁铂的回忆大部分一致,但细节略有不同,日记记载:组织了13个孩子考试,许进75分、宁铂67分、潘辛菱62分,还有六七个小孩竟得了0分。任知恕日记,未公开发表,原件保存于北京任知恕家中。
    (1)任知恕日记,1978-02-16。
    (2)题目应为《小将的雄心》,载于《人民日报》1977年12月16日第4版。
    (1)事实上沈宇的基础确实较好。预科班(第一期少年班)开学后举行摸底考试,沈宇成绩优秀,很快便转入1977级物理系,成为正式本科生(参见[25])。
    (2)这份会议记录未存入中国科大档案馆,由刘贤荣老师复印并收藏,是中国科大第一份正式研究并决策创办预科班的重要文献。
    (3)任知恕日记,1977-12-30。
    (1)第一期少年班在开学时录取了20名学生,后来又补录了姚新。据姚新于2018年3月27日接受笔者电话访谈时回忆: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学校在福州举行的预科班选拔考试,但体检未过。后来复检合格,于1978年3月底进入第一期少年班。
    (2)任知恕日记,1978-03-06。
    (3)笔者在中国科大档案馆查阅了宁铂等人的学籍卡,他们的学籍卡均是从1978年秋季学期(即转入本科班之后)才开始登记的。沈宇在入学一个月后转入1977级物理系,拥有本科学籍。
    (1)这是一份少年班学生名单,每个人后面标注有物理和数学成绩。这份成绩单与任知恕1978年5月4日的日记中记载的少年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完全一致。
    (1)任知恕日记,1978-07-10。应宁铂建议,隐去了“及格”和“不及格”学生的姓名。
    (2)任知恕日记,1978-07-15。
    (3)钱临照(1906-1999),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任中国科大教授、物理教研室主任。1978年12月担任副校长。1980年5月担任少年班研究小组组长。
    (4)任知恕日记,1978-02-17。
    (5)任知恕日记,1978-02-22。
    (6)任知恕日记,1978-03-02。
    (1)1977年高考招生时,中国科大大学普通班通过高考正常招收了一名14岁的学生、十九名15岁的学生(参见[25])。
    (2)任知恕日记,1978-05-24。
    (3)同上。
    (1)任知恕日记,1978-06-09。
    (1)任知恕日记,1978-06-15、1978-06-17。
    (1)任知恕日记,1978-02-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