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土地经济学30年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Land Economics in Recent Three Decades
  • 作者:丰雷 ; 藏波 ; 张清勇 ; 施昱年 ; 刘逍遥
  • 英文作者:FENG Lei;ZANG Bo;ZHANG Qing-yong;SHI Yu-nian;LIU Xiao-yao;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关键词:土地经济 ; 土地市场 ; 土地制度 ; 土地财政 ; 文献综述
  • 英文关键词:land economy;;land market;;land system;;land finance;;literature review
  • 中文刊名:ZTKX
  • 英文刊名:China Land Scienc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出版日期:2017-12-15
  • 出版单位:中国土地科学
  • 年:2017
  • 期:v.31;No.237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正式规划:制定、实施及演进”(71673286);; 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 国土资源事务费项目“土地学科进展与土地科学前沿问题研究”(TD171602-01);;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学术质量提升项目——《中国土地科学》(JPQK4-X-043)
  • 语种:中文;
  • 页:ZTKX201712001
  • 页数:13
  • CN:12
  • ISSN:11-2640/F
  • 分类号:6-18
摘要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中国土地经济学自198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方法论、学科体系相对完整成熟、对土地科学的其他学科有基础支撑作用的学科,并且兼容并包、与时俱进;(2)土地经济学的演进也是土地经济学核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技术进步支撑了土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以理论推动发展、以技术深化理论研究的演进逻辑;(3)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土地商品属性积极探索与城乡土地制度初步构建(1980—1993年)、土地市场体系初步创立与土地制度框架大体形成(1994—2000年)、土地市场规律深入研究与土地制度公平效率权衡(2001—2010年)以及"土地财政"问题加重与土地制度微观个体地位凸显(2011年至今)4个阶段。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运行规律,研究土地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调控的关系,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性质和特征,并构建土地制度变迁动态模型。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mportant progress of land economics in China since 1980, and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is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Land economics is a discipline focusing on methodology. The discipline system is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mature, becoming the basic support for other subjects of land science. It is compatible with all kinds of disciplines, and its contents keep evolving over time. 2)The evolution of land economics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re theory of land economic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technology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land economics theory, which has formed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promoting development with theory and deepening theory with technology. 3)The development of land economic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of the land commodity property and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 system(1980—1993), the stage of 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the land market system and general formation of the land system framework(1994—2000), the stage of in-depth study on the land market law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on the land system equity(2001—2010), the stage of aggravation of the "land finance" problem and highlighting of the micro-individual status of the land system(2011—now). It concludes tha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operation rule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land marke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market operation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regulation, analyze the path,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system evolution in China, and construct the dynamic model of land system evolution.
引文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8-11.
    [2]刘书楷.试论土地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1987,(11):71-76,36.
    [3]刘书楷,曲福田.论发展中的土地经济学及其学科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4):7-13.
    [4]曲福田.土地经济学.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9.
    [5]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24.
    [6]周诚.我国土地经济学的学科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1992,6(6):16-19.
    [7]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3.
    [8]苏志超.土地经济学术之开创与发展[M].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2000.
    [9]陈寿山,潘明才.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1988,2(2):19-23.
    [10]杨重光.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府对地产市场的干预和管理[J].中国土地科学,1993,7(6):1-5.
    [11]杨重光.城市地产市场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3,7(2):1-4.
    [12]易之.试论土地使用权价格[J].中国土地科学,1988,2(2):23-30.
    [13]吕萍,严星.用铺面租金剥离法测算地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1,5(2):17-21.
    [14]高向军.运用路线价法评估基准地价之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2,6(3):6-10,5.
    [15]李国荣.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地租调节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1993,7(1):16-18,23.
    [16]郝寿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土地的商品经济属性[J].经济研究,1987,(7):10-16.
    [17]潘家华.论土地资源的价格基础[J].经济研究,1993,(12):66-69.
    [18]李文,杨继瑞.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1990,(8):39-45.
    [19]《中国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课题组.我国城市的土地使用制度及其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2,(2):63-81.
    [20]George S.Tolley,郝寿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展、问题和对策[J].天津社会科学,1993,(1):4-12.
    [21]吕益民.城市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与土地价格问题[J].经济研究,1990,(8):46-54.
    [22]林叶.摆脱土地危机的出路在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1990,(8):34-39.
    [23]冯子标.农业联系产量责任制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J].经济研究,1981,(4):60-64.
    [24]杜润生.农业生产责任制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1,(3):2-12.
    [25]王松霈,郭明.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J].经济研究,1981,(10):43-49.
    [26]王贵宸,魏道南.论包产到户[J].经济研究,1981,(1):64-67.
    [27]周诚.论包产到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2):39-45.
    [28]马德安.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关于“包产到户”问题[J].经济研究,1981,(1):68-71.
    [29]欧定福.土地商品化还是土地国有化[J].中国土地科学,1988,2(3):31-34.
    [30]李庆曾.谈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1986,(4):26-28.
    [31]骆友生,张红宇,高宽众.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现状判断与变革构想[J].经济研究,1988,(11):68-72.
    [32]陆红生,韩桐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土地科学,1989,3(4):1-5.
    [33]刘书楷.构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思路[J].经济研究,1989,(9):56-62.
    [34]孔泾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3,(2):65-72.
    [35]陈金武.市场主体与地产市场发育的关系[J].中国土地科学,1994,8(1):11-14.
    [36]郑振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行政配置为市场配置[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S1):14-18.
    [37]朱道林.论市场机制和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J].中国土地科学,1996,(S1):43-46.
    [38]周诚.土地二元论纲[A].南京地政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39]邹晓云.论我国地价指数系统的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4):4-8.
    [40]丰雷.我国城市地价指数编制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9,13(6):21-25.
    [41]马保庆,王福斌.非农业建设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及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4):27-32.
    [42]俞文华.当前我国农村非农用地入市方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S1):78-81.
    [43]蒋励.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4,(12):30-34.
    [44]史贤英.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形式,难点及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1994,8(1):7-10.
    [45]马壮昌.培育城市土地市场的关键和突破口[J].中国社会科学,1994,(5):44-58.
    [46]骆友生,张红宇.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地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1995,(1):69-80.
    [47]周建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建立保护耕地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4):16-18.
    [48]王学习.改革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以延安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2):34-36.
    [49]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206.
    [50]文伯屏.关于改革土地集体所有制、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1995,9(3):10-13.
    [51]铁小军.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不足及其法律调整[J].中国土地科学,1995,9(3):14-16,27.
    [52]沈守愚.确立集体土地产权和法律制度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1995,9(3):5-9.
    [53]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下)——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管理世界,1995,(4):147-155.
    [54]王小映.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承包制[J].中国土地科学,1999,13(4):5-8,4.
    [55]刘守英.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3):1-9.
    [56]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206.
    [57]龚启圣,周飞舟.当前中国农村土地调整制度个案的分析[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8,(10):136-147
    [58]徐燕,王晓梅.1994—1999年北京市住宅出让地价时空分布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4):42-46.
    [59]吕萍,姜东升.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及变动机制探析——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1):34-39.
    [60]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J].中国土地科学,2004,(2):10-14.
    [61]汪乐勤,孙佑海.经营性土地出让中的博弈分析——以南京市土地市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11-17.
    [62]严金海.土地抵押、银行信贷与金融风险: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1):17-23.
    [63]丁洪建.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11-18.
    [64]王克强,郑颖,刘红梅.中国房地产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38-44.
    [65]崔光灿,谌汉初.差别化税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1):14-20.
    [66]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38-47.
    [67]俞海,黄季焜,Scott Rozelle,等.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J].经济研究,2003,(9):82-91,95.
    [68]陶然,徐志刚.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J].经济研究,2005,(12):45-56.
    [69]钟甫宁,纪月清.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经济研究,2009,(12):43-51.
    [70]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经济研究,2004,(1):112-119.
    [71]贺铁英.人口增长与土地调整的关系:一个理论推导[J].中国农村观察,2004,(4):31-36.
    [72]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5):66-71,95.
    [73]高圣平,刘守英.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现实与法律困境[J].管理世界,2007,(3):62-72.
    [74]诸培新,曲福田.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考察土地征用补偿价格构成[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3):10-14.
    [75]刘卫东,彭俊.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1):7-11.
    [76]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6):48-54.
    [77]谭术魁,齐睿.中国征地冲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25-29.
    [78]鲍海君.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32-36.
    [79]周诚.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的“私公兼顾”论[J].中国发展观察,2006,(9):27-29.
    [80]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06,(8):47-55.
    [81]王小映.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3,(6):31-39.
    [82]陶然,陆曦,苏福兵,等.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经济研究,2009,(7):21-33.
    [83]曹广忠,袁飞,陶然.土地财政,产业结构演变与税收超常规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13-21.
    [84]刘守英,蒋省三.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5):3-9.
    [85]张清勇.纵向财政竞争,讨价还价与中央——地方的土地收入分成——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收入的考察[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4):107-127.
    [86]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4):40-59.
    [87]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24-29.
    [88]蔡剑红,朱道林.市场比较法的不确定性传播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4):57-64.
    [89]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9):1-9.
    [90]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11):4-20.
    [91]邵朝对,苏丹妮,邓宏图.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J].管理世界,2016,(2):7.
    [92]李郇,洪国志.土地财政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7):41-47.
    [93]周彬,杜两省.“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8):109-116.
    [94]陈竹,张安录.土地用途管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公众福利动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5):57-63.
    [95]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下)—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管理世界,1995,(4):147-155.
    [96]冀县卿,钱忠好.基于市民化后失地农民视角的征地制度满意度研究:来自江苏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1):8-13.
    [97]史清华,晋洪涛,卓建伟.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J].管理世界,2011,(3):77-82.
    [98]刘祥琪,陈钊,赵阳.程序公正先于货币补偿: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决定[J].管理世界,2012,(2):44-51.
    [99]丰雷,蒋妍,叶剑平,等.中国农村土地调整制度变迁中的农户态度——基于1999~2010年17省份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7):44-58.
    [100]封铁英,高鑫.农户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协同的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4):53-60.
    [101]徐建春,李长斌,徐之寒,等.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意愿及满意度分析——基于杭州4区387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0):4-11.
    [102]张笑寒.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6):10-14.
    [103]赵敏.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的私法命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3):21-25.
    [104]丰雷,蒋妍,叶剑平.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2013,(6):4-18.
    [105]钱忠好,牟燕.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5):20-26.
    [106]王敬尧,魏来.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6,(2):73-92.
    [107]李建德.农业土地经营的集中与对策[J].经济研究,1986,(4):33-35,28.
    [108]周应堂,王思明.中国土地零碎化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1):63-67,71.
    [109]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3):59-71.
    [110]郭一镛.上海地价杂谈[J].上海经济研究,1982,(5):20-22.
    [111]陈逸,黄贤金,陈志刚,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6):11-16.
    [112]方创琳,马海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新区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7):4-9,2.
    [113]陈丽,曲福田,师学义.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益均衡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42-47.
    [114]谭荣,曲福田.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的选择[J].管理世界,2009,(12):39-47,187.
    [115]孟繁瑜,李呈.中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发展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的负外部性路径依赖分析与破解[J].中国软科学,2015,29(5):1-11.
    [116]邱泽元.建立供给型土地利用政策[J].中国土地科学,1988,2(3):34-36.
    [117]杨钢桥.试论城市土地供需平衡[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4):22-24.
    [118]张家庆.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问题[J].经济研究,1982,(1):62-67.
    [119]杨继瑞.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及形成机理[J].中国社会科学,1997,(5):82-94.
    [120]张永渠.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增值收益计算公式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2,6(3):21-22,14.
    [121]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5):66-71,95.
    [122]张忠明,钱文荣.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8):52-58.
    [123]郭一镛.上海地价杂谈[J].上海经济研究,1982,(5):20-22.
    [124]秦兴龙,章波,黄贤金,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3):44-48.
    [125]王家庭,曹清峰,田时嫣.产业集聚、政府作用与工业地价: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12-20.
    [126]张瑜.建立我国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2,6(2):1-6.
    [127]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5):30-33.
    [128]马贤磊,曲福田.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2-6.
    [129]冯广京.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和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1):4-12.
    (1)本文的文献定量分析过程简述如下:(1)期刊筛选。主要从中国知网(CNKI)中选取土地经济学发文量较高,同时复合影响因子IF≥1.5的重要期刊,包括《中国土地科学》、《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管理世界》、《资源科学》等16本中文期刊。(2)文献筛选。设定发表时间段为“1980—2016年”,分别以“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财税”三个板块下的关键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关键词略);课题组根据文献具体内容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文献2914篇,其中以土地制度1578篇,土地市场1292篇,土地财税208篇(部分文献同时覆盖两个主题)。(3)数据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重要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线关系分析,以一年为切片,选取每年TOP50的文献量为阈值,得到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谱。研究热点和研究进程的判别主要通过节点的大小和颜色进行区分(过程略)。(4)阶段划分。根据各年度发文数量的阶段性变化和总体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谱得出多种可能的阶段划分标准,在不同的标准下做出分阶段的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谱,并对关键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寻找趋势最明显的划分方式(关系图谱略);再根据选定的划分方式,对各阶段做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谱,寻找各阶段热度最高的关键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