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艺术的共谋、介入、终结与危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晓陶 ; 黄丹麾
  • 中文刊名:YSGJ
  • 英文刊名:Art Panorama
  •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美术馆;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艺术广角
  • 年:2019
  • 期:No.203
  • 语种:中文;
  • 页:YSGJ201904014
  • 页数:8
  • CN:04
  • ISSN:21-1047/J
  • 分类号:82-89
摘要
<正>一、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共谋"1996年,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让·波德里亚发表了《艺术的共谋》一文,断言当代艺术气数已尽。他说,艺术"收拢平庸、废物和平凡,把它们变成各种价值和意识形态"。他还说,当代艺术不仅仅毫无意义,而且是零。零当然不是个讨喜的词儿——过时,无价值,没
        
引文
[1][2][3][4][5][6][法]让·波德里亚:《艺术的共谋》,张新木、杨全强、戴阿宝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第6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8页。
    [7][8][9]周彦华:《艺术的介入--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第2页,第2页。
    [10][11][12][1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页,第14页,第15页,第132页。
    [14]朱国华:《艺术终结后的艺术》,《文艺争鸣》,1999年第4期。
    [15]周计武:《现代性语境中“艺术的终结”--黑格尔的诊断》,《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
    [16][20]吴子林选编:《艺术终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6-48页,第6页。
    [17][18][19][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周宪、许钧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第15页,第77-79页。
    [21][22][23][24][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刘悦笛、许中云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2-154页。
    [25][法]伊夫·米肖:《当代艺术的危机》,王名南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1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