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延胡索的本草考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extual Research on the Herbs of Yanhusuo
  • 作者:刘婉滢 ; 王雨婷 ; 沈舶宁 ; 赵容 ; 许亮 ; 谢明 ; 康廷国
  • 英文作者:Liu Wanying;Wang Yuting;Shen Boning;
  • 关键词:延胡索 ; 本草考证 ; 玄胡索 ; 茅山玄胡索
  • 中文刊名:YTCT
  • 英文刊名: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 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05
  • 出版单位:亚太传统医药
  • 年:2019
  • 期:v.15;No.214
  • 基金:辽宁中医药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10162031)
  • 语种:中文;
  • 页:YTCT201906032
  • 页数:3
  • CN:06
  • ISSN:42-1727/R
  • 分类号:105-107
摘要
目的:研究延胡索的产地变迁以及形态的变化,对延胡索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为以后延胡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古籍,从名称、产地、形态、功效与炮制方法等方面对延胡索进行详细的考证。结果:通过考证,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与延胡,并在《本草原始》中提及其又名"茅山玄胡索"。延胡索最早产于东北一带,由于南迁与西迁,现今主产于南方一带。从附图中观察,延胡索形态从古到今没有太大的改变,根如半夏,色黄,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芋卵样;通过将"茅山玄胡索"与"西玄胡索"的形态进行对比,发现"茅山玄胡索"表面光滑,形状不一。"西玄胡索"表面粗糙有很多沟壑与纹路,形状较统一,大多为圆形。通过分析,可判定茅山玄胡索为今天一直延续使用的延胡索,功效为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延胡索的炮制方法也极为简便,一般是以延胡索作散,酒服。结论:延胡索的药材使用程度不是很高,应当更深入地去探索延胡索研究的未知领域,充分挖据其有效成分,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引文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9-140.
    [2] 雷敩.雷公炮炙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3] 李时珍.本草纲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68-369.
    [4] 卢多逊.开宝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4.
    [5] 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68-169.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八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3-644.
    [7] 李珣.海药本草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
    [8] 唐慎微.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7-318.
    [9] 陈嘉谟.本草蒙筌[M].张印生、韩学杰、赵慧玲,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144.
    [10] 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曹晖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98-199.
    [11]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张永鹏,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07.
    [1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三十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475.
    [13]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18.
    [14] 陈藏器.本草拾遗[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