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的生成及其与《竹取物语》关系谫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Making of Tibetan Folktale The Bam boo Girl(《斑竹姑娘》)and Japanese Folktale Taketori Monogatari(《竹取物语》)
  • 作者:李连荣 ; 高木立子
  • 英文作者:LI Lianrong;Takagi Ritsuko;
  • 关键词:《斑竹姑娘》 ; 《竹取物语》 ; 藏族民间故事 ; 新故事
  • 中文刊名:MZWX
  • 英文刊名: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民族文学研究
  • 年:2018
  • 期:v.36;No.166
  • 语种:中文;
  • 页:MZWX201805018
  • 页数:8
  • CN:05
  • ISSN:11-1443/I
  • 分类号:164-171
摘要
文章主要从藏族民间故事的演成规律出发,通过对《斑竹姑娘》的分析,指出其故事结构、故事特点、人物设定等并不符合藏族的故事讲述与传承的传统;并进一步将其与日本小说《竹取物语》进行比较,得出这仅是一篇来源于《竹取物语》,根据时代需要加工和改写而成的"有藏族风味"的新故事。
        
引文
(1)伊藤清司:《かぐゼ姬の誕生》,东京:讲谈社,1973年,第216页。另,本论文初稿完成后,斧原孝守先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2)从此书中可知,伊藤清司当时并未对藏族的《斑竹姑娘》的源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3)伊藤清司:《かぐゼ姬の誕生》,第96-97、142、191-194页。
    (1)乌丙安:《藏族故事<斑竹姑娘>和日本<竹取物语>故事的原型研究》,《民间文艺集刊》1983年第4集。
    (2)袁书会、王彦明:《佛典譬喻与西藏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以<金玉凤凰>为中心》,《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3)《尸语故事》是藏族一本口承与书写相结合的古老故事集。
    (4)李连荣、诺日尖措搜集翻译《安多口传本<尸语故事>——拉赛尔雍鸟的故事》,未刊稿。
    (5)其汉语意思大致为“经过修行而获得成就的尸体”。
    (6)汉文为《说不完的故事》,藏文则为《摩若则仲》(mi ro rtse sgrung),意为“人尸讲述的最好的故事”,即学界通译的“尸语故事”。
    (7)李连荣、诺日尖措:《简论安多口承<尸语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8)月天:《僵尸鬼的故事》,蒋忠新译,载黄宝生、郭良鋆、蒋忠新译《故事海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373-496页。
    (1)石泰安:《西藏史诗与说唱艺人研究》,耿昇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11-613页。
    (2)李连荣、诺日尖措:《简论安多口承<尸语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04期。
    (3)田海燕编著《金玉凤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第46-50页。
    (4)角川書店編『竹取物語』(角川ソフィァ文庫),东京:角川書店,2001年。
    (1)参见噶举大藏经组《理塘版大藏经·律师戒行经第三部》(ga部,第六十卷3.58h-3.62a),明镜网,http://adarsha.dharmatreasure.org/adarsha2016/hp.html,2017-08-04/2018-01-20;《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佛说柰女耆婆因经》,乾隆大藏经网,http://www.qldzj.com.cn/htmljw/0664.htm,2014-08-21/2018-01-20,Amra,藏文撰写的梵文,音译为庵罗婆或庵摩罗,藏文译者认为是芒果或柿子,汉文旧译者译为柰树(苹果的一种,即林檎),现通译为芒果。
    (2)《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西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西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1年,第416-420页。陈石俊搜集整理《泽玛姬》,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14页。
    (1)田海燕编著《金玉凤凰》“后记”,第220页。
    (2)雅砻的藏文为(nyag lung),此河上游藏文叫达曲(zlachu,意为月亮河,新旧《唐书·吐蕃传》中称作“新月河”),但达曲一词在口语中读做“杂曲”,与另一条重要河流澜沧江(藏文叫杂曲rdzachu,意为石山中流出的河),经常发生误会。雅砻江流经新龙县(新龙的藏文为nyag lung或nyag rong,音为“雅砻”或“新龙”)才开始叫雅砻江(藏文为nyag chu),简称为“雅江”,在汉语文化中,这又与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的简称“雅江”相同了。
    (1)觉沃阿底峡:《柱间史》(藏文),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47-210页。《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西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西藏卷》,第34-40页。
    (2)青海民族出版社整理《说不完的故事》(藏文),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11-21页。
    (3)Gcong或者cong是汉语“钟”的音译。相对于汉语文化中从外面敲打的“钟”,藏文中也存在一种dril bu(音译稚布,意为小铃)的东西,但一般用于法事仪轨活动中,通过摇动使其内舌敲到内壁发出声音。在印度佛教寺院中,有一种叫ghanta(音译犍稚,意译为磬、木鱼等,参见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43页)的敲击召集僧人的东西,藏文中译作dril bu(小铃),但在藏族寺院中并不用作敲击。拉萨民间传说,8世纪藏王赤热巴巾时期,在大昭寺释迦牟尼殿前建有两个“钟”(cong),据说是纪念目连催促母亲向佛而建,众生听闻此钟声可以从恶趣解脱。
    (4)东方朔:《神异经》,国学导航网,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401/0100/106.htm,2017-04-05/2018-01-25。
    (1)也有人认为“官家”一词在早期汉文中有可能与北方民族语中的“可汗”有关,到了宋代在诗词与俗语中又用来代指皇帝(参见杨宪益《译余偶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第314-316页)。不管怎样,这个词与“国王”的含义较近。
    (2)宋成德:「『竹取物語』、「竹公主」から「斑竹姑娘」へ」,载『京都大学国文学論叢』2004年第12号。
    (3)曲杰·南喀诺布:《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向红笳、才让太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第368页。
    (4)夏察·扎西坚赞:《西藏苯教源流》(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52页。Samten G. Karmay,The Treasury of Good Sayings:A Tibetan History of Bo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19.
    (5)张凯峰:《略论近代西藏留学生与西藏近代化》,《中国藏学》2008年第4期。
    (1)樱井龙彦、李连荣:《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中国藏学》2006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