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APTT、PT、FIB与D-D水平在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罗素云
  • 关键词:凝血功能障碍 ; 新生儿 ; 凝血四项
  • 中文刊名:ZSSA
  • 英文刊名: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 机构: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
  • 出版日期:2019-06-10
  • 出版单位:中国实用医药
  • 年:2019
  • 期:v.14
  • 语种:中文;
  • 页:ZSSA201916036
  • 页数:2
  • CN:16
  • ISSN:11-5547/R
  • 分类号:73-74
摘要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水平在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早产新生儿作为早产组,并选取同期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73例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 47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所有新生儿均给予早期凝血功能检查。比较早产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凝血指标水平;感染组、窒息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早产组新生儿PT(15.37±6.12)s、APTT(68.35±12.05)s长于对照组的(12.03±5.41)、(48.63±7.58)s, D-D水平(7.63±1.48)mg/L高于对照组的(2.03±1.15)mg/L,FIB水平(1.42±0.45)g/L低于对照组的(1.81±0.3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窒息组新生儿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 D-D水平高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窒息组新生儿PT、D-D、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相较于足月正常新生儿,其凝血功能异常明显,即凝血功能降低和纤溶亢进,当胎儿胎龄越小时,其凝血功能紊乱越发明显。存在感染以及窒息新生儿凝血机制障碍较为明显,而早期检测APTT、TT、FIB与D-D等指标水平可以及时判断新生儿早期出血倾向,对于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引文
[1]张美英,田文朋,陈秀霞,等.早产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10):1121-1123.
    [2]邹婷婷,徐颖.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与管理.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 38(6):47-48.
    [3]邹海珊,梁桂兰,梁洁莹.新生窒息患儿早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 34(3):369-371.
    [4]牟凤萍,冯丽娟.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6):3803-3805.
    [5]孟洪,晁爽,刘华仙.早产儿及足月儿黄疸期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3):330-332.
    [6]欧容,徐酉华.新生儿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因研究进展.儿科药学杂志, 2016, 25(4):47-50.
    [7]邹婷婷,杜敏,徐颖.胃肠外科新生儿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 33(8):760-76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