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医联体的重大疾病单病种协作体系的路径探索与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at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Single Disease Collaboration System for Major Disease Based on Medical Consortium
  • 作者:李丹 ; 邬力祥
  • 英文作者:Li Dan;Wu Lixiang;
  • 关键词:医联体 ; 重大疾病 ; 单病种 ; 路径探索 ; 分级诊疗规范 ; 患者纳入原则 ; 临床路径
  • 中文刊名:FLSH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 机构: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3 14:34
  • 出版单位:湖南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193
  • 语种:中文;
  • 页:FLSH201903011
  • 页数:7
  • CN:03
  • ISSN:43-1161/C
  • 分类号:81-87
摘要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体质改革的成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自2013年,我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医疗保险政策为向导、医疗机构为资源整合对象的"医联体"新格局。本文旨在梳理各类"医联体"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单病种纳入条件、制定分级诊疗规范、确立患者纳入原则、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和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探索出一条能缓解当地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适宜当地医疗资源整合的重大疾病单病种"医联体"协作路径,以充分优化当地医疗配置、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构建优势互补、协作诊疗、互利共赢的医疗新格局。
        
引文
[1]程志强,马金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J].学术交流,2018(06):184-190.
    [2]王瑾.面向医联体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双向转诊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8:2018-15-19.
    [3]顾华.重大疾病医联体关键因素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2017-34-39.
    [4]张舒雅,吴志勇,朱晓勇.我国专科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11):20-22.
    [5]楼艾婧,安丽雅,张田园.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重大疾病医疗联合体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6):251-252.
    [6]邹长青,蔡源益.辽宁省医疗机构多发和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5(11):47-48.
    [7]席蓓.基于云计算的脑卒中医联体信息共享平台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39-45.
    [8]陈军香,李丽秋,曹永其,郑秀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单病种诊疗服务时的患者纳入原则探索与实施结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04):18-20.
    [9]张书凡,韩翔,吴丹红,崔修涛,王惠英,王永明,任传成.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脑卒中区域性管理新模式的建立[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8(06):805-810.
    [10]顾燕新,黄小洁,袁君,郑鸽.医联体建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74):174-177.
    [11]马依彤,马小力,张雨晨,马翔.构建区域协同性胸痛中心现状四川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放疗设备配置及应用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12):1473-1475.
    [12]王小瑜,黎杰,谭政,程川东.四川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放疗设备配置及应用现状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8(05):475-477.
    [13]阎德文.社区医生2型糖尿病管理流程与分级诊疗规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5.
    [14]董斌,赵列宾,李明,等.基于儿科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策略初探[J].中国卫生资源,2018(04):333-336+350.
    [15]陈香军,李丽秋,曹求是,郑秀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单病种诊疗服务时的纳入原则探索与实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04):18-20.
    [16]高艳,刘佳,王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脑卒中筛查高危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35):57-59.
    [17]张潘,陶红兵,林小军,蔡苗.我国医疗联合体的质量与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6(11):52-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