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固定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高效聚磷效果及应用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佘梦林 ; 张钲 ; 马卫 ; 倪红
  •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 聚磷菌 ; 固定化 ; 聚磷效果 ; 应用
  • 中文刊名:LVK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30
  • 出版单位:绿色科技
  • 年:2018
  • 基金:教育部高教司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702166005)
  • 语种:中文;
  • 页:LVKJ201810016
  • 页数:4
  • CN:10
  • ISSN:42-1808/S
  • 分类号:42-44+58
摘要
为寻找能循环去除富磷废水的生物材料,以筛选鉴定出的高效聚磷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材料,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该菌的聚磷曲线,比较了游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海藻酸钙包埋菌小球对不同浓度含磷废水的聚磷效果。结果表明:游离菌处理5、10、15和20mg/L的含磷废水24h后,聚磷率分别达到97.8%,96.3%,85.3%和70.7%;即游离菌处理10mg/L含磷废水,24h即可达到排放标准(TP<0.5mg/L)。海藻酸钙包埋菌的小球在处理5、10mg/L的含磷废水时,12h达到最高聚磷率,分别为99.9%和98.9%,在处理15和20mg/L的含磷废水时,48h聚磷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8.2%和98.54%。即包埋小球处理10mg/L含磷废水,12h即可达到安全排放;处理10~20mg/L废水时,48h即可达到安全排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良好的聚磷潜力,且固定化菌聚磷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低浓度的含磷废水聚磷效果显著。
        
引文
[1]熊昱,廖炜,李璐,等.湖北省湖泊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水利,2016(18):54~57.
    [2]Steinberg C E W,Hartmann H M.Planktonic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a and the eutrophication of lakes and rivers[J].Freshwater Biology,2010,20(2):279~287.
    [3]Gen-Dong L I,Diao S S.Discuss of Biological Dephosphorization Technology in Waste Water[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05(1):37~38.
    [4]郎龙麒,万俊锋,王杰,等.生物除磷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3,39(12):11~15.
    [5]侯芳,卫世乾.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0,29(2):109~111.
    [6]郑金伟,冉炜,钟增涛,等.增强型生物除磷过程中聚磷酸盐积累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487~1490.
    [7]Khoshmanesh A,Hart B T,Duncan A,et al.Luxury uptake of phosphorus by sediment bacteria[J].Water Research,2002,36(3):774~778.
    [8]王清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浓度[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8):118~119.
    [9]张秀霞,秦丽姣,黄聪聪,等.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及其性能[J].化工进展,2011(12):2781~2786.
    [10]朱柱,李和平,郑泽根.固定化细胞技术中的载体材料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0,22(5):95~101.
    [11]马世豪,何星海.《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与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5):28~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