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诺水河风景区双峰垭隧道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以诺水河风景区双峰垭隧道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例,探究示踪试验在查明岩溶地下河系统分析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双峰垭隧道穿越区与东部龙湖洞暗河以及西南部龙亭子岩溶泉等地下水的天然出露点之间存在水力联系;(2)龙湖洞暗河与龙亭子岩溶泉之间存在分水岭。
        
引文
[1]易连兴,张之淦,胡大可,等.三元连通试验在岩溶渗漏研究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06):18-20.
    [2]刘兴云,曾昭建.地下水多元示踪试验在岩溶地区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6,20(02):67-70.
    [3]陈建生,董海洲,凡哲超,等.示踪法对小浪底坝区绕坝渗漏通道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21(02):14-17.
    [4]杨平恒,罗鉴银,彭稳,等.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术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J].中国岩溶.2008,27(03):215-220.
    [5]邓振平,周小红,何师意,等.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J].中国岩溶,2007,26(02):163-169.
    [6]裴建国,谢运球,章程,等.湘中溶蚀丘陵区示踪试验--以湖南新化为例[J].中国岩溶,2000,19(04):366-371.
    [7]王开然,姜光辉,郭芳,等.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现代地质,2013,27(02):452-457.
    [8]张祯武.岩溶地下水管流场类型与示踪曲线的对应关系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岩溶,1990,9(03):211-219.
    [9]杨立铮,刘俊业.试用示踪剂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的结构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79,19(04):211-219.
    [10]易连兴,夏日元,唐建生,等.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分析--以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基地示踪试验为例[J].工程勘察,2010,38(11):38-41.
    [11]何师意,MicheleL,章程,等.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技术及其应用:以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J].地球学报,2009,30(05):673-678.
    [12]张志强,张强,班兆玉,等.基于示踪试验的岩溶管道及水力参数定量解析[J].人民长江,2015,46(11):80-83.
    [13]邹国富,范柱国,朱春蓉.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喀斯特渗漏示踪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03):292-297.
    [14]陈亚峰,张强,赵瑞,等.岩溶区渗漏通道的示踪试验[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04):169-172.
    [15]赵良杰,夏日元,易连兴,等.岩溶地下河浊度来源及对示踪试验影响的定量分析[J].地球学报,2016,37(02):241-246.
    [16]姜光辉,郭芳,汤庆佳,等.人工示踪技术在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52(03):503-511.
    [17]马祖陆,周春宏,张之淦,等.四川锦屏落水洞岩溶地下水示踪[J].中国岩溶,2006,25(03):201-2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