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抗战大后方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重大惨案的时空分布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rious Tragedies Caused by Japanese Indiscriminate Bombing in the Home Fron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 作者:吴光会 ; 潘洵
  • 英文作者:WU Guanghui;PAN Xun;
  •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 无差别轰炸 ; 重大惨案 ; 分布特征
  • 中文刊名:XBSW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8-12-25
  • 出版单位: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5;No.22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史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8),项目负责人:潘洵;;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大后方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重大惨案研究”(2017YBKZ01),项目负责人:吴光会;;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项目“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国统区学生运动研究”(17SWUJDPYC11),项目负责人:吴光会
  • 语种:中文;
  • 页:XBSW201901022
  • 页数:11
  • CN:01
  • ISSN:50-1188/C
  • 分类号:185-194+198
摘要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对大后方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空中杀戮,制造了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这些惨案在时空分布上呈相对集中的鲜明特征。具体来看,在时序分布上,惨案集中在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达到最高峰。另外,因为地形和天气的影响,夏季是惨案的高发期。在空间格局上,惨案集中在四川、重庆战略核心地区;水路、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线所在区域是重灾区;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最为惨重。这种时空分布格局彰显了侵华日军企图通过制造重大惨案,造成恐怖气氛,达到动摇抗战大后方民众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实现占领和殖民中国的目的。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to completely destroy the resistance determin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Japanese army carried out deadly aerial killings in the home front,and caused 86 serious tragedies with more than 100 deaths or 500 casualties each time.These traged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pecifically,as for temporal distribution,most tragedies happened in the stalemate stage of the war,peaking in 1940.Additionally,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and weather,most of the tragedies happened in summer.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tragedies centralized in the strategic core area,such as Sichuan and Chongqing,and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waterways,railways and highways.They mainly distributed in county or higher levels.The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the Japanese tried to make terrible atmosphere by creating serious tragedies to shake the people's determination in the home front and to forc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surrender,so that they could achieve their purpose of occupying and colonizing China.
引文
[1]Aerial Bombardment.RG 59Department of State Decimal File:1930-39[A].Box 3611,File Number:700.00116/325,The U.S.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2]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译稿):第2卷第2分册[G].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4]前田哲男.从重庆通往伦敦、东京、广岛的道路---二战时期的战略大轰炸[M].王希亮,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5]武月星.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
    [6]全国各地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二十九年度[G]//航空委员会防空总监部.二十九年度全国空袭状况之检讨.成都:成城出版社,1940.
    [7]全国各省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三十年度[G]//航空委员会防空总监部.三十年度全国空袭状况之检讨.成都:成城出版社,1941.
    [8]全国各地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三十一年度[G]//航空委员会防空总监部.三十一年度全国空袭状况之检讨.成都:成城出版社,1942.
    [9]敌机昨飞桂梧肆掠石龙铁桥亦被炸毁[N].中央日报.1937-10-16(2).
    [10]云南省课题组.云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选辑[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11]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潘洵.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3.
    [13]独山县地方志委员会编.独山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大事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5]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6]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陸軍航空の軍備と運用〈1〉-昭和十三年初期まで[G].東京:朝雲新聞社,1971.
    [17]伊香俊哉.对日本空战法规与重庆大轰炸的认识[G]//王群生.中日学者“重庆大轰炸”论文集.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18]Twelve years of Antiaircraft Defence[A].Huang Cheng-Chiu Files,box 1,Folder 5,Hoover Institution.
    (1)现代汉语词典把“惨案”定义为:一是反动统治者或外国侵略者制造的屠杀人民的事件;二是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事件。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学界对惨案死伤的人数界定不同。因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大后方制造的惨案数量众多,本文仅以“重大惨案”作为研究对象。加之,部分文献资料未将“死亡”、“受伤”人数分开统计。这里的“重大惨案”指某天或连续几天,日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实施无差别轰炸,造成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共500人以上的事件。
    (2)主要包括前田哲男著,李泓等译《重庆大轰炸》,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徐朝鉴、王孝询《重庆大轰炸》,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谢世廉《川渝大轰炸——抗战时期日机轰炸四川史实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古琳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反空袭斗争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潘洵等《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袁成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潘洵《重慶大爆撃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店株式会社2016年版等。
    (1)潘洵和前田哲男对日军轰炸大后方战略形成和实施作过系统阐述和深入分析。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68-108页。前田哲男:《从重庆通往伦敦、东京、广岛的道路——二战时期的战略轰炸》,重庆出版社2015年版,第13 -64页。
    (1)1929年重庆建市,为四川省所辖。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最高会议,议决国民政府迁重庆办公。11月
    20 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内迁重庆。随后,政府各部、中央党部及各国使节先后迁重庆。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最高国防军事委员会进驻重庆,尽管直至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才发布《国民政府为改重庆市为直属市令》,而实质上,重庆战时首都的地位此时已经形成。因此,1938年12月8日以后重庆发生的重大惨案,均不再列入四川省范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