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回归人文学科: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路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ack to the Humanities:The Orientation and Pedagogy of the English Major
  • 作者:顾悦
  • 英文作者:GU Yue;
  • 关键词:英语专业 ; 人文学科 ; 人文通识教育
  • 英文关键词:the English major;;the humanities;;liberal education
  • 中文刊名:GWJX
  •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年:2019
  • 期:No.165
  • 语种:中文;
  • 页:GWJX201901004
  • 页数:7
  • CN:01
  • ISSN:31-1964/H
  • 分类号:17-23
摘要
当下英语专业的危机在于单纯的语言训练无法使英语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其出路在于明确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英语专业是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研究型人文专业,核心是基于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对英语人文经典文本的研读。人文教育与语言能力培养是统一的,与此同时,学生完成了语言的习得。海外一流高校的外语专业教育通过文学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行语言能力提高,是值得我国英语专业参考的模式。
        The English major in China focuses mostly on language training, which is the reason behind its current crisis. As one of the humanities, English is a discipline devoted to intercultural studies through the English language. Based on the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 it centers around the close reading of classic texts in English. In the process of this liberal education, students acquire the language. Foreign studies programs in some prominent universities overseas are good examples of improving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liberal education.
引文
Krashen, S. D. 2011. Free Voluntary Reading. Oxford: Libraries Unlimited.
    Sir Thomas Elyot.1999. “The value of poetry in education”. In Brian Vickers (ed.).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ry Critici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57-69.
    VanPatten, B. & A. G. Benati. 2010. Key Term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蔡基刚,2012,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国外语》第1期: 10-15。
    蔡基刚,2017,中国高校英语教育40年反思: 失败与教训,《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第5期: 1-7。
    冯光武,2016,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 回顾与展望,《外语界》第1期: 12-17。
    郭金秀,2018,专业认同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第1期: 148-152。
    辜向东、洪岳、杨瑞锦,2017,“大量阅读输入”教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态度——基于学生学习日志的历时质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 68-77。
    顾悦,2016,回归经典阅读: 英语专业的人文性与基于阅读经验的文学教育,《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2期: 42-46。
    哈罗德·布鲁姆,2005,江宁康译,《西方正典: 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南京: 译林出版社。
    哈佛委员会,2010,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韩敏中,2001,人文学科的回报——英语精读的定位与选材,《国外文学》第3期: 21-27。
    胡文仲,2006,《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2008,对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再思考,《外语界》第5期: 18-23。
    金衡山,2016,问题与对策: 英语文学阅读课程设置原则与实践——基于华东师大英语系文学阅读课程的实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2期: 14-21。
    金利民,2010,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176-183。
    李基安,2008,《高校专业英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收录于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75-181。
    玛莎·努斯鲍姆,2010,肖隼译,《告别功利: 人文教育忧思录》,北京: 新华出版社。
    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2010,《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王伯庆,2009,《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郭娇,2012,《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郭娇,2013,《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郭娇,2015年,《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束定芳,2015,高校英语专业“复兴”之三大路径,《中国外语》第5期: 4-8。
    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有中,2011,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中国外语》第3期: 49-58。
    孙有中,2015,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中国外语》第2期: 1,23。
    孙有中,2017,人文英语教育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 859-870。
    王丽萍,2006,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理论观察》第6期: 122-123。
    王守仁,2001,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 42-43。
    王守元,1999,评Krashen的习得——学习假说,《外语学刊》第4期: 45-51。
    文秋芳等,2010,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 350-355。
    徐志英,2015,综合大学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 35-40。
    虞建华,2010,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中国外语》第3期: 14-18。
    查明建,2015,英语专业的人文性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收录于曹德明编《外语教育: 专业化与复合化——第十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仲伟合、王巍巍、黄恩谋,2016,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视角下的外语教育规划,《语言战略研究》第5期: 45-51。
    张冲,2003,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外语界》第4期: 7-13。
    张小红,2012,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文学阅读需求调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3期: 58-61。
    赵秀艳、夏洋、常俊跃,2014,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效果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期: 47-53。
    庄智象,2005,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材建设的一点思考,《外语界》第3期: 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