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所见姬姓婚姻及相关问题述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Marriage of Ji Families and Related Problems Reflected from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 作者:马超 ; 邹芙都
  • 英文作者:MA Chao;ZOU Fudu;
  • 关键词:金文 ; 西周婚姻 ; 民族融合 ; 姬姜联姻
  • 中文刊名:LSJX
  • 英文刊名: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 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15
  • 出版单位:历史教学问题
  • 年:2018
  • 期:No.24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13&ZD130);;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一般项目“两周金文所见国名辑证”(SWU180922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LSJX201806003
  • 页数:10
  • CN:06
  • ISSN:31-1016/G4
  • 分类号:11-19+137
摘要
传世文献当中有关西周王室及姬姓封国的婚姻资料较为稀少,而西周金文中丰富的女性称谓为研究姬姓婚姻提供了重要补充。经过梳理金文资料共得周王室16条娶妻、3条嫁女及59条与姬姓封国有关的婚姻资料。相关史料说明西周时期姬姓贵族频繁地与姜姓联姻,周王室和姬姓侯国的通婚对象基本以异姓诸侯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身份显赫的宗族。夷狄族群为融入华夏,积极地与姬姓联姻,而姬周贵族也将嫁娶异姓看作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姬姓与异族间的联姻促进了民族融合。
        Very few documents contain marriag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yal family and the principaliti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but the abundant female names in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provid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marriage of Ji families. There are sixteen marry-in and three marry-out records of the royal family, and fifty-nine marriage records of the principalities. These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Ji noble families frequently married those who surnamed Jiang. They regarded the principalities with different surnames, or some eminent clans, as their marriage target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ctively married with Ji nobilities, and the Ji aristocrats also saw such marriages an important way to maintain good relations. The inter-marriage among various groups promoted ethnic integration.
引文
(1)吴镇烽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铭图》。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8年,第421页。
    (3)裘锡圭:《说“(女司)”(提纲)》,《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页。
    (4)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4期。
    (5)张天恩主编:《陕西金文集成·宝鸡卷·岐山》,三秦出版社,2016年,第48页。
    (1)蔡运章:《西周金文中周王的任姓后妃》,《考古与文物丛刊》1983年第2期。
    (2)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
    (3)绵竹县文管所:《四川绵竹县发现西周小臣鼎》,《考古》1988年第6期。
    (4)陈昭容:《从青铜器铭文看汉淮地区诸国婚姻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4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年,第639页。
    (5)唐兰:《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第507页。
    (6)沈培:《释甲金文中的“迓”——兼论上古音鱼月通转的证据问题》,《“上古音与古文字研究的整合”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7月15日),第9、10页。
    (7)刘雨:《金文中的王称》,《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4期。
    (8)黄鹤:《西周卣铭铜器断代综览》,吉林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18、419页。
    (9)王世民等:《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72页;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第150页。
    (10)(11)(15)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
    (12)王世民:《王作姜氏簋》,《文物》1999年第9期。
    (13)吴镇烽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铭续》。
    (14)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第202、203页。
    (1)蔡运章:《西周金文中周王的任姓后妃》。
    (2)吴镇烽:《金文人名汇编》(修订版),中华书局,2006年,第463页。
    (3)韩巍:《西周金文世族研究》,北京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11页。
    (4)陈昭容:《从青铜器铭文看两周王室婚姻关系》,《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辑,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第273页。
    (5)开封地区文管会等:《河南省新郑县唐户两周墓葬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2),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46页。
    (6)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第580页。
    (7)陈昭容:《从青铜器铭文看汉淮地区诸国婚姻关系》,第671页。
    (8)朋氏之“朋”,不少学者将其释为“倗”,不确,参季旭昇:《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11页。
    (1)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99页;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7页。
    (2)张亚初:《两周铭文所见某生考》,《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3)陈槃:《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06-109页。
    (4)王子扬:《甲骨文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释为“同”——兼谈“凡”、“同”之别》,《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30页;董珊:《它簋盖铭文新释-西周凡国铜器的重新发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63-178页。
    (5)韩巍:《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
    (6)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中华书局,1994年,第1044页。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文物》1994年第8期。
    (2)谢尧亭:《“格”与“霸”及晋侯铜人》,《两周封国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40页;黄锦前、张新俊:《说西周金文中的“霸”与“格”——兼论两周时期霸国的地望》,《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5期。
    (3)(4)韩巍:《西周金文世族研究》,第127、128页,第57、60页。
    (5)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其存灭表撰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91页。
    (1)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第461页。
    (2)徐少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13-215页。
    (3)陈剑:《据<清华简(伍)>的“古文虞”字说毛公鼎和殷墟甲骨文的有关诸字》,《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五辑,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7年,第261-286页。
    (4)李学勤:《叔虞方鼎试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1-153页。
    (5)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2015)M43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6年第5期。
    (6)(7)谢尧亭:《解读霸国》,《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5、16页,第25页。
    (8)陈昭容:《从青铜器铭文看汉淮地区诸国婚姻关系》,第664、665页。
    (1)李伯谦、李学勤、朱凤瀚等:《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笔谈》,《文物》2011年第11期;江汉考古编辑部:《“随州文峰塔曾侯与墓”专家座谈会纪要》,《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2)张亚初:《论鲁台山西周墓的年代和族属》,《江汉考古》1984年第2期。
    (3)朱君孝、朱思红:《炎帝后裔与周族兴衰》,《炎帝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77-179页。
    (4)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33页。
    (5)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第89页。
    (1)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第230页。
    (2)韩巍:《西周金文世族研究》,第202、203页。
    (3)朱凤瀚:《关于西周封国君主称谓的几点认识》,《两周封国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85页。
    (4)韩巍:《西周金文世族研究》,第162-172、182-194页。
    (5)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第3-7、42页。
    (1)陈昭容:《从青铜器铭文看两周夷狄华夏的融合》,《古文字与古代史》第2辑,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9年,第329-362页。
    (2)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6-306页。
    (3)张海:《商周时期的鬼方、媿姓族氏及其华夏化》,《殷都学刊》2015年第2期。
    (4)曹兆兰:《金文女性称谓中的古姓》,《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2期。
    (5)尹波涛:《略论先秦时期的夷夏观念》,《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