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揭谛神图像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itial Research on Chedhi God Pictures
  • 作者:邓新航
  • 英文作者:Deng Xinhang;
  • 中文刊名:FYZZ
  • 英文刊名:The Voice of Dharma
  • 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法音
  • 年:2019
  • 期:No.41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教美术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7ZDA237)
  • 语种:中文;
  • 页:FYZZ201901028
  • 页数:5
  • CN:01
  • ISSN:11-1671/B
  • 分类号:38+58-61
摘要
<正>2017年2月,笔者对四川眉山地区的石窟群做实地考察[1],偶然在一处叫丈六院的摩崖造像中,发现了一尊雕凿于五代后蜀时期的"揭帝明王神"造像。此像相当特别,因为在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美术遗存中,笔者尚未见闻过此种题材。我们当时初步认为其可能是一个区域性、时代性的造像题材。但笔者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发现其实在盛唐时期揭谛神绘画就已经出现,但并不流行。本文即对此神造像的由来做一些探讨。
        
引文
[1]与笔者一同考察的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龙红教授、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的王兴国教授和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的彭贵军老师等人。
    [2]此处造像在当地亦称仙人洞或大佛寺,目前仅在《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四川石窟雕塑》中刊登了其中两龛造像的图片。(李巳生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72-73页)
    [3]本文描述之“左右”以龛内造像的左右为准。
    [4]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唐末、五代时期,巴蜀地区特别流行双手握持长柄莲蕾的白衣观音造像。
    [5]王家祐抄录为:“敬造白衣观自在菩萨一身。僧令琂为全家师(施)主延年益寿造。明德元年八月十日镌了。”(王家祐:《四川唐代造像杂识》,载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石窟艺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6]王家祐抄录为:“敬造揭帝明王神一身。僧令琂自发心为当身平安,延年益寿造……永为供养。”(王家祐:《四川唐代造像杂识》,载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石窟艺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7]俞剑华注译:《宣和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69、109、132页。
    [8][唐]张彦远著,秦仲文、黄苗子点校:《历代名画记》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第189页。
    [9][唐]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21-22页。
    [10][宋]郭若虚撰,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二,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125页。
    [11][宋]刘道醇撰:《五代名画补遗》,载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98页。
    [12][金]董解元著,朱平楚注译:《西厢记诸宫调注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21页。
    [13][16][18]据柴泽俊考证,普救寺初建于齐末隋初。关于此寺沿革,可详见柴泽俊:《普救寺原状考》,载《文物季刊》,1989年第1期。
    [14]朱平楚注释认为,“金刚揭谛”是一个神,当有误。应该分开,金刚与揭谛都是佛教的护法神,两者是有区别的。
    [15]《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之“金桥图”载:“帝遂召吴道子、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御容及帝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木鸷鸟、器仗帷幕,吴道子主之;狗马驴骡、牛羊橐驼、猴兔猪豕出之属,韦无忝主之。图成,时谓三绝焉。”(见[宋]郭若虚撰,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82页)
    [17]袁有根著:《吴道子研究(修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13-20页。
    [19][清]卞永誉辑:《式古堂书画汇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
    [20][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七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43-11545页。
    [21]详见刘长久、胡文和、李永翘:《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31-232页。
    [22]笔者实地调查所见。
    [23]王家祐:《安岳石窟造像》,载《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24]据陈运溶《湘城访古录》卷十载,湖南建有揭谛塔,塔周铸有四尊揭谛像。[清]陈运溶编纂,陈先枢校点:《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83页。此塔建造年代不详,应当不会早于明代。这是目前所知明清时期唯一的揭谛像,可惜现已不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