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县镇区域文化流播形态分析——以嘉兴地区评弹艺人的活动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atus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Diffusion in Counties and Towns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of China:Taking the Activities of Pingtan Artists in Jiaxing as an Example
  • 作者:张盛
  • 英文作者:ZHANG Shengman;
  • 关键词:县镇区域 ; 文化流播 ; 在地文人 ; 艺人活动
  • 英文关键词:county-town region;;cultural diffusion;;local literati;;activities of artists
  • 中文刊名:MSYA
  • 英文刊名:Folklore Studies
  • 机构: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民俗研究
  • 年:2019
  • 期:No.14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评弹史与文化跨域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15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评弹文献整理与社会史研究”(项目编号:15NDJCYB253)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SYA201901011
  • 页数:10
  • CN:01
  • ISSN:37-1178/K
  • 分类号:100-107+159-160
摘要
长期以来,县域为国家可调控的最基层空间,县乡镇范围亦为文化流传最广泛之区域。作为沟通江浙沪的重要地理空间,嘉兴不仅是江南众多县域单位的重要代表,也是这一地区的文化腹地。广泛流行于嘉兴地区的评弹,是江南的典型文化符号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在基层空间流播的实际样态。评弹艺人在嘉兴地区的活动,使其日常生活从常居地向谋生地区转移,并在与地方文人的交往中,为在地文人群体重构提供了平台。其中女弹词以一种性色文化在嘉兴的出现,既有其被接收的公众性,也成为地方文人回忆风月的独特载体。
        For a long time,county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unit that the state can regulate,and a county-town region is also the most widely spread area of culture.As a crucial geographical space that connects Jiangsu,Zhejiang and Shanghai,Jiax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many counti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but also a cultural hinterland there.Pingtan,one of the most typical cultural symbols in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is an important kind of arts widely prevalent at different regional levels of Jiaxing.The investigation of Pingtan in Jiaxing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cultural diffusion in the grassroots communities.On the one hand,the activities of the Pingtan artists in Jiaxing enable them to complete their transfers from the regular places of residence to the places for livelihood;on the other hand,while interacting with local literati,they are provided with a platform for their reconstruction by the involvement of out-of-town artists.In addition,the appearance of female Pingtan artists in Jiaxing demonstrates its public acceptance,and becomes a unique carrier for local literati to recall romantic affairs.
引文
(1)本文所涉评弹乃为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两种曲艺的合称,下文凡不作说明者,皆指苏州评弹。
    (2)(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61—362页。
    (3)对此,笔者已另有撰文,此处不赘。见张盛满《苏州评弹浙江流变考略:以弹词为侧重》,《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夏之卷。
    (1)嘉兴一名始见于三国赤乌五年(242),明洪武元年(1368)设府,至宣德四年(1429)经过拆析,府辖嘉兴、秀水、嘉善、海盐、平湖、崇德及桐乡七县。清袭明制,宣统三年并秀水及嘉兴为一县,乃成六县。民国期间由于形势需要浙江被分为若干行政督察区,所辖发生数次变更,如民国25年(1936)5月,嘉兴地区划属第二区,辖嘉兴、嘉善、海宁、崇德、平湖、海盐、桐乡、富阳、杭县、新登十县;民国28年(1939)11月,划属第十区,辖桐乡、崇德、海宁、海盐、平湖、嘉兴、嘉善七县。至1983年7月,依国务院颁《(83)国函字145号文件》,嘉兴地区含嘉兴、海宁、平湖、桐乡、嘉善、海盐等地,沿用至今。见(明)刘应钶修,沈尧中等纂:《(万历)嘉兴府志》卷一“建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2页;《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上)》,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第183—186页。
    (2)(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十册“音乐类·弹词”,中华书局,1986年,第4943—4946页。
    (3)香客:《评话、弹词小序》,《苏州日报》1948年12月11日。
    (4)唐凤春口述:《关于甲头的误传》,上海评弹团档案室藏,档案号24—24,1960年6月。
    (5)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一,《嘉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6)郑元忠:《嘉兴书讯》,《生报》1939年3月26日。
    (7)恂子:《在乡下听书回来》,《申报》1935年1月29日。
    (8)德惠:《有闲阶级的消闲地,平民阶级的娱乐场—书场在上海》,《生报》1938年3月15日。
    (9)冰子:《泛论弹词的演变》,《苏州书坛》1949年4月11日。
    (10)《光裕社等正式合并》,《苏州日报》1945年11月18日。
    (11)此事变应指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引发的“八·一三事变”及之后的淞沪抗战。
    (12)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一,《嘉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13)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八,《嘉兴新报》1940年6月18日。
    (14)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一,《嘉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1)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八,《嘉兴新报》1940年6月18日。
    (2)(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十册“音乐类·弹词”,中华书局,1986年,第4943—4946页。
    (3)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第149页。
    (4)其中嘉兴14人、宁波5人、湖州3人、杭州2人、绍兴1人。见吴宗锡:《评弹文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
    (5)其中嘉兴30人、湖州6人、宁波4人、杭州1人。另嘉兴地区30人含:嘉兴9人、海盐6人、平湖5人、嘉善4人、海宁4人、桐乡2人;湖州地区6人含:湖州2人、吴兴3人、德清1人;宁波地区4人含:鄞县2人、慈溪1人、余姚1人。见苏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局编:《评弹协会建立日期、组织章程、会员名册》,苏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C37—2—3。
    (6)(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园林·造园”,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五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54页。
    (7)恂子:《在乡下听书回来》,《申报》1935年1月29日。
    (8)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八,《嘉兴新报》1940年6月18日。
    (9)《海宁硖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宁硖石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68页。
    (10)庄松土等:《建国初乌镇的文化生活》,政协桐乡县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桐乡市人民法院文印室印刷,1992年,第150页。
    (11)钏影:《说书人走入农村去》,《上海书坛》1950年6月7日。
    (12)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曲艺志(浙江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9年,第68页。
    (13)杜剑华:《弹谈篇》,《苏州书坛》1949年3月13日。
    (14)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一,《嘉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1)凡一:《评弹革新家潘伯英》,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苏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吴县文艺印刷厂印刷,1986年,第1-2页。
    (2)太白:《潘伯英病愈登台》,《苏州书坛》1949年4月11日。
    (3)圈外人:《韩士良等料理马熊伯身后事》,《书坛周讯》1948年10月13日。
    (4)俊逸:《弹词女星秦笑侬逸闻》,《嘉兴新报》1940年3月14日。
    (5)本报讯:《评弹艺人今开大会,控诉钱匪景章罪行》,《新民报(晚刊)》1951年5月31日。
    (6)本报专访:《不合理的婚姻造成不幸》,《新民报(晚刊)》1950年10月5日。
    (7)《性喜渔色好梦正圆,王鸿飞死作风流鬼》,《苏州书坛》1948年12月23日。
    (8)黄静芬:《平湖寄书》,《上海书坛》1949年8月10日。
    (9)本报常熟通迅:《李廉荪遇害》,《弹词画报》1941年第38期。
    (10)《流氓噢豆腐,大闹书场,苦了毛雨庵》,《嘉兴新报》1940年4月6日。
    (11)横云:《弦边新语》,《铁报》1947年12月18日。
    (1)蒋宾初口述:《浪相与坑相》,上海评弹团档案室档案第24卷第24件,1960年6月。
    (2)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二,《嘉兴新报》1940年5月21日。
    (3)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三,《嘉兴新报》1940年5月23日。
    (4)“三猫一虎”,指盛泽之杨阿毛、湖州之孙老毛、嘉兴濮院之蒋三毛及震泽之尹阿虎。见张志良《湖州曲艺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5页。
    (5)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七,《嘉兴新报》1940年6月12日。
    (6)老井:《谈谈王君耕香》,《嘉兴新报》1940年5月21日。
    (7)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三,《嘉兴新报》1940年6月7日。
    (8)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四,《嘉兴新报》1940年6月8日。
    (9)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三,《嘉兴新报》1940年6月7日。
    (10)系系:《诗余:别意》,《嘉兴新报》1940年10月15日。
    (1)阏逢阉茂:《再赠疑仙》,《嘉兴新报》1940年11月8日。
    (2)余平:《从书场拆账谈到劳资两利》,《上海书坛》1949年8月20日。
    (3)张建文:《人体美写真》,《良友杂志》1929年第40期。
    (4)张盛满:《评弹1949: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83—291页。
    (5)王燕语、朱云天口述:《从普余社的成立谈到光普合并》,上海评弹团档案,档案号:24—24,1960年6月。
    (6)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一,《嘉兴新报》1940年6月2日。
    (1)展强:《书坛小鸟张丽君》,《苏报》1948年4月16日。
    (2)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六,《嘉兴新报》1940年6月10日。
    (3)破落户室主:《听书记》,《嘉兴新报》1939年10月25日。
    (4)井心:《听书合谈》,《嘉兴新报》1939年10月17日。
    (5)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九,《嘉兴新报》1940年5月31日。
    (6)云:《珊凤书场听书后记》,《嘉兴新报》1940年10月17日。
    (7)横云:《杨醉蚨》,《铁报》1947年3月24日。
    (8)井心:《听书合谈》,《嘉兴新报》1939年10月17日。
    (9)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八,《嘉兴新报》1940年6月18日。
    (10)王五台:《书场谈屑》之一,《嘉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11)左畸:《书场杂咏》,苏州市评弹研究室编:《评弹史料》之六,苏州市评弹研究室编印(内部资料),1981年,第21页。
    (12)井心:《听书合谈》,《嘉兴新报》1939年10月17日。
    (1)免行:《听书杂谈》,《嘉兴新报》1939年8月8日。
    (2)余平:《从书场拆账谈到劳资两利》,《上海书坛》1949年8月20日。
    (3)冲霄:《女说书杜剑华未染时下习气》,《苏州日报》1947年4月28日。
    (4)王五台:《书场谈屑》之十八,《嘉兴新报》1940年6月1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