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运用红外热像图观察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观察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影响。方法:对25例亚健康人群进行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干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上焦、中焦、下焦、正面全身、背面全身、任脉及督脉区域热值变化。结果:干预后上焦、中焦、下焦、正面全身、背面全身、任脉及督脉区域的热值明显升高(P<0.01),受干预者经络经气郁滞状态改善,周身热量分布较前均匀、平衡。结论: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可能通过以意导气的方式,实现人体气交,从而达到引阳入阴、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引文
[1]代金刚.《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2]赵丹,雷慧,许峰,等.传统导引术现代研究与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1):134-136.
    [3]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李洪娟.医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3:85.
    [5]汪培清,胡翔龙,许金森,等.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J].针刺研究,2002,27(4):260-261.
    [6]许金森,胡翔龙,汪培清,等.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J].中国针灸,2005,25(7):477-482.
    [7]唐源,王芹芹,罗丹青,等.痰湿体质人群红外特征图探讨[C]//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5:2.
    [8]钟海平,张光霁.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2):89-91.
    [9]谢胜,刘园园,梁谊深.三阴三阳开阖枢机红外热像图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六经辨证论治指导价值的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6,11(7):1202-12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