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视觉隐喻视角下常州运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s in Changzhou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Metaphor
  • 作者:张巧凤
  • 英文作者:Zhang Qiaofeng;
  • 关键词:视觉隐喻 ; 常州运河沿岸 ; 工业遗产 ; 保护与利用
  • 中文刊名:CZZ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8
  • 出版单位: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年:2019
  • 期:v.37;No.172
  • 基金: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19WTA014)
  • 语种:中文;
  • 页:CZZB201903003
  • 页数:6
  • CN:03
  • ISSN:32-1732/C
  • 分类号:22-27
摘要
运河江南段是中国近代以面粉、棉纺织、缫丝、丝织为核心的民族轻纺工业的发祥地与分布中心,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常州作为运河沿线的工业名城之一,工业遗产丰富。文章梳理了常州的工业遗产信息,分析了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从视觉隐喻的视角对常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构意见。
        
引文
[1]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北京大学,2007.
    [2]沈发良.戚墅堰发电厂厂志[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3]顾春平,张文珺.运河文化长廊百年工业遗韵:试探常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J].江苏城市规划,2010(9):4-11.
    [4]张京成,刘利勇,刘光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诺埃尔·卡罗尔.超越美学[M].李媛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郭伟.视觉隐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7]范晓君.城市工业遗产游憩空间的景观生产与游客感知[M]//刘伯英.中国工业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