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东川铜矿床成因机制及其成矿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东川铜矿床构造控矿、控岩作用明显,同时,岩浆及热液活动频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矿区的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及对矿体的影响,同时结合滇中地区及昆阳裂谷的构造演化史,恢复了矿区的构造变形史;并应用岩浆岩地球化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基性辉长岩类的岩石类型判别和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模式。矿区内断裂极为发育,构造类型多样,特征明显。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高钦、富碱的碱性辉长岩类,辉长岩类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特征;同时,样品具有明显的δEu正异常,这可能是由于深源岩浆上涌后处于地表高氧化状态下岩浆发生分异演化引起的。
        
引文
[1]高辉,裴家荣等.海相砂岩页岩型铜矿成矿模式与地质对比—以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阿富汗纳克铜矿为例.地质通报,2012.08.05
    [2]张少云,肖锋牛,易飞,邓辉.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地质与勘探,2012.03.15
    [3]方维萱,杨新雨,郭茂华.岩相学填图技术在云南东川白锡腊铁铜矿矿段深部应用试验与找矿预测.矿物学报,2012.03.15
    [4]衣成利.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昆明理工大学.2010.05.01
    [5]宴建国,莫向云,杨灿,薛力鹏.云南东川“观音山式”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云南省有色地质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2013.06.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