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社会工作中城市社区支持网络探析——基于广东绿耕“城乡合作”项目的个案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f Urban Support Network for Rural Social Work——A Case Study of the "Green Farming Urban-rural Cooperation Project" in Guangdong
  • 作者:陈雪
  • 英文作者:CHEN Xue;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Management,Huaihua University;
  • 关键词:城市社区支持网络 ; 社会支持网络 ; 城乡合作
  • 英文关键词:Urban Support Network;;Social Support Network;;Coope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 中文刊名:GDQI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 机构: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2-10
  • 出版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年:2016
  • 期:v.30;No.103
  • 语种:中文;
  • 页:GDQI201601014
  • 页数:7
  • CN:01
  • ISSN:44-1693/Z
  • 分类号:66-72
摘要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由最初对农村社区能力建设模式的探索逐步走向了城乡合作的道路。而在二者的合作中,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对农村组织工作的制约作用逐步凸显。在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城乡合作项目中,运用社会网络法对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支持网络的支持方式包括工具性、物质性、信息性和情感性支持等4个方面,每种支持方式都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本身具有规模性、持续性、多元性及互惠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性的影响和作用使得网络本身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下去;通过对网络构成及特性的分析,初步得出了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建设的理想模型。
        The practice of rural social work has undergone an exploration from rural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to urban-rural cooper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al work,urban support network gradually hinders the organiz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deepl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upport network for rural social work based on an urban-rural cooperation project of Guangdong Green Farming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Cen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strumental support,material support,information support and emotional support are the four major kinds of support from urban support network,and each support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network; besides,the urban support net work is featured by large in scale,continuity,diversity and reciprocity,whose influences and effects enable the network to function continually and steadily. Finall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this paper draws an ideal model of urban support network construction.
引文
[1]赵罗英.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优势视角”模式[J].国际安全研究,2010(2).
    [2]庞飞.社会工作两种视角的比较分析[J].社会工作,2009(18).
    [3]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J].社会学研究,2008(6).
    [4]孙立平.对社会二元结构的新认识[J].学习月刊,2007(1).
    [5]张和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战线,2012(8).
    [6]H·马尔库塞,E·弗洛姆.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7]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9.
    [8]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0.
    [9]吴林海,钱和.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吕小莉,文亚西.当前我国农村资源整合问题探析[J].创新,2011(5).
    [1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2]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络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
    [13]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4.
    [14]左习习,江晓军.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信息界,2010(6).
    [15]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4).
    [16]董钰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1(2).
    [17]李树茁.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8]阮曾媛琪.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M].熊跃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9]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3).
    [20]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5).
    [21]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2).
    [22]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4).
    [23]王云梅.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网络信息运动模式[J].现代情报,2010(5).
    [24]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5]白小瑜.从社会网络的“洞”中获利——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评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6]陈浩.云南小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支持系统及其观念条件探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2.
    [27]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1数据来自2011年4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文件,此处农村人口数为农村常住人口。
    2 以生计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原因和具体实践信息可参见: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社会学研究,2008.6等文章。
    3 此数量以笔者实习期截止为准,以后数量略有增长,暂不计入本次研究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