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美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view and Rethink on the Aesthetical Studies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 作者:孙琪
  • 英文作者:SUN Qi;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o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 ; 现代新儒家美学 ; 美学研究
  • 英文关键词:Modern Neo-Confucianism;;aesthetics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aesthetic study
  • 中文刊名:SX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8-01-15
  • 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7;No.220
  •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台港新儒家美学核心问题研究”(2013WYXM0118)
  • 语种:中文;
  • 页:SXSS201801013
  • 页数:7
  • CN:01
  • ISSN:61-1012/C
  • 分类号:107-113
摘要
现代新儒家美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历经两个阶段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研究视角及成果可分为3类:现代新儒家美学思想系统梳理、现代新儒家美学专题研究和现代新儒家美学方法反思。反思历史,现代新儒家美学研究的发生和渐热有着必然性。现代新儒家美学对大陆学界的影响以徐复观为中心和重心,主要体现在"庄子"阐释、美学研究方法和一种从主体阐释艺术的视角3个方面,实际影响了中国美学史的当代书写。
        The Aesthetical Studies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began from the 1980 s and 1990 s. After two stages,it begins to grow into matur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system research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and the monographic study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The monographic study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includes five subjects: the living Spirit,the Spirit of Chinese art,the explanation of Zhuangzi,the theory of spiritual borders and the rethink of aesthetics.These five subjects are the basic subjects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t aesthetics and important subjects of the times. Rethinking history,the beginning and incalescence of the Aesthetical Studies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are consequential. The method consciousness of researchers are valuable. The comparative consciousness,the confluent visual field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a clue to philosophy-aesthetics,and so on,provide the method inspiration for the rebuilding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引文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奕颢《方东美论中国文化戏剧之表征》,《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易宪容、舒中民《方东美论中国艺术的理想》,《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刘岳兵《方东美的美学致思和情感世界》,《中国哲学史》1996年Z1期;余秉颐《艺术与生命——方东美的艺术观述评》,《学术界》1997年第5期;王剑峰《生命与艺术——方东美论中国艺术之精神》,《学术月刊》1998年第11期;魏群、宛小平《从比较朱光潜与方东美悲剧观之异同看艺术和道德的关系》,《学术界》1998年第4期;杨毅《艺术·道德·宗教──浅析方东美生命精神的三重境界》,《学术月刊》2000年第6期;杨毅《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方东美论道家艺术精神》,《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
    (2)卢善庆《中国古代文化中艺术精神的探源溯流——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文化》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胡晓明《思想史家的文学研究——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及〈续篇〉读后》,《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12期(后作为会议论文收入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刘纲纪《略论徐复观美学思想》、张法《徐复观美学思想试谈——读〈中国艺术精神〉》,参见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章启群《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李维武《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福建论坛》2001年第3期。
    (3)李振纲《一位现代儒家对“善”与“美”的探究:梁漱溟道德哲学与艺术哲学述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1)侯敏《有根的诗学——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桂荣《徐复观美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张毅《儒家文艺美学——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孙琪《中国艺术精神:话题的提出及其转换——台港及海外新儒学的美学观照》,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版。
    (2)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3)张节末《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4)刘毅青《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王守雪《徐复观对儒、道艺术精神关系的疏通》,《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