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转变政府职能到绩效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文本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 to the Performancebase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ased on Textual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 作者:孙涛 ; 张怡梦
  • 英文作者:Sun Tao;Zhang Yimeng;
  • 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 ; 政府职能转变 ; 政府职责 ; 绩效管理 ; 服务型政府
  • 英文关键词: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Performance Management;;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 中文刊名:LKXB
  • 英文刊名: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20
  • 出版单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6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01)
  • 语种:中文;
  • 页:LKXB201806001
  • 页数:10
  • CN:06
  • ISSN:12-1027/C
  • 分类号:6-15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基本上围绕"精兵简政、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主线。通过对中央机构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政策导向层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历经从"被动配合"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更是以职能逻辑为主线,呈现出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特征。受公共价值导向的影响,政府职能的内涵、属性、结构、运作体现了责任、服务、分权、法治的导向;受绩效管理工具导向的影响,机构调整的操作逻辑以基于大部制的整合为主。为巩固改革成果,今后的党政机构改革应兼顾管理和政治两个层面。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has, by and large, centered on the mainstream of "downsizing the agency and personnel,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optimizing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The analysis on the previous policy texts of centr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has revealed that in the policy orientation level,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have undergone a change from "passive cooperation" to "active action". The new round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following the functional logic, has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and synergy. Influenced by the public value rationalit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connotation, attributes,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responsibility, service, decentralization and rule of law. Influenced by tool rationalit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operation logic of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uper-ministry system.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existing reform results, the next step reformation fo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management issues and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
引文
(1)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0期。
    (2)何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2期。
    (3)乾威:《机构改革的演进:回顾与前景》,《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8年第5期。
    (4)黄文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需处理好几大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8期。
    (5)朱旭峰:《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公共物品的集体供给理论》,《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6)朱光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论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1)程文浩、卢大鹏:《中国财政供养的规模及影响变量--基于十年机构改革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魏礼群:《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求是》2011年第12期。
    (3)周志忍、徐艳晴:《基于变革管理视角对三十年来机构改革的审视》,《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4)潘小娟、吕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何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2期。
    (6)娄成武、董鹏:《中国政府改革的逻辑理路--从简政放权到供给侧改革》,《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7)何艳玲:《中国国务院(政务院)机构变迁逻辑--基于1949-2007年间的数据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8)唐娟:《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逻辑、特性与价值》,http://www.cssn.cn/glx/glx_xzlt/201803/t20180328_3890366_1.shtml。
    (1)应松年、杨伟东:《不断把政府职能转变推向深入》,《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4期。
    (1)徐艳晴、周志忍:《基于顶层设计视角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公共行政评论》2017年第4期。
    (1)张成福:《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王浦劬:《论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理论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尚虎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总体性问题与应对策略》,《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4期。
    (4)Richard C.Kearney,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Management,Motivation,and Measurement,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1999,pp.1-2.
    (1)陈天祥:《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卢海燕:《论政府绩效管理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
    (3)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1)张立荣、姜庆志:《国内外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述评》,《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
    (2)朱光磊:《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1)郑方辉、尚虎平:《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价》,《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1)王浦劬:《论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理论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年第期。
    (2)何哲:《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管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基于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视角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9期;何艳玲、李丹:《机构改革的限度及原因分析》,《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