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健
  • 中文刊名:NKPX
  • 机构:中国农业博物馆;
  • 出版日期:2019-07-01
  • 出版单位:农民科技培训
  • 年:2019
  • 期:No.213
  • 语种:中文;
  • 页:NKPX201907009
  • 页数:4
  • CN:07
  • ISSN:11-4719/S
  • 分类号:28-31
摘要
<正>"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黄金珠玉,饥不能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由此可见,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传统农业经久不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围绕每一个节令点,人们有序的安排农事生产,垦荒拓土,耕耘稼穑,年丰时稔。农业的生产必然离不开对农时的观察,中国古人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形成了"天、地、人"的"三才"思想和"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三宜"农耕理论。不同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种依据尼罗河以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