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兼论北京文官与沈周的互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llection of Shen Zhou's Paintings by Li Dongyang: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and Shen Zhou
  • 作者:秦晓磊
  • 英文作者:Qin Xiaolei;
  • 关键词:李东阳 ; 沈周 ; 北京文官 ; 绘画鉴藏
  • 英文关键词:Li Dongyang;;Shen Zhou;;Beijing scholar-officials;;collection of paintings
  • 中文刊名:ZLB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机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年:2018
  • 期:No.180
  • 语种:中文;
  • 页:ZLBK201807010
  • 页数:11
  • CN:07
  • ISSN:10-1005/K
  • 分类号:101-111
摘要
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的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藏行为与沈周绘画的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的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的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沈周的绘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的持续关注和频繁的鉴藏活动相关。北京文官的鉴藏行为,曾对沈周的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的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hen Zhou and the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is a noticeable subject in the research of Shen Zhou and his paintings. As the leader of the literary circle in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Li Dongyang, an enthusiastic critic of painting, w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among the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and kept close contact with Shen Zhou. With reference to extant paintings and literature records, this article studies Li Dongyang's collection activity of Shen Zhou's paintings, discusses issues about the start of his communication with Shen Zhou, the way of his collection, his appreciation of Shen Zhou paintings and their interaction, and furthermore tries to clarity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attitude to Shen Zhou and his painting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en Zhou and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aid of Suzhou scholar-officials who were working in Beijing, and the painting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urse.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Shen Zhou's paintings was related with the collection activities of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which influenced the painting practice of Shen Zhou as well. Shen Zhou's choice of painting theme and style indicated his active respond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life and culture of the Beijing scholar-officials.
引文
[1](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7630-7631页。
    [2](明)王鏊著、吴建华点校《王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10页。
    [3]同[2],第411页。
    [4]王荣民:《从〈石田稿〉看沈周的交游》,《文献》1999年第2期;徐楠:《认同与曲解--论茶陵派对沈周的评价及相关问题》,《文艺研究》2010年第5期;陈根民:《沈周与宰执宦僚交游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吴建华:《〈震泽集〉所记王鏊与沈周交往的诗文及其情感》,《中国书画》2016年第10期。
    [5]郭培贵:《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发展特点与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6]郑利华:《李东阳诗学旨义探析--明代成化、弘治之际文学指向转换的一个侧面》,莫砺锋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417页。
    [7]李东阳在《题括苍陈氏画》中有言:“予生不习画,手不能举笔运纸,而凡为位置高下,皆不能外乎吾心;口不能指摘年代,辨阅名氏,而凡为妍媸工拙、清浊雅俗,皆不能逃乎吾目。”参见(明)李东阳撰,周寅宾、钱振民校点《李东阳集》,岳麓书社,2008年,第658页。李东阳有百余首题画诗传世,所题画作涉及宋元明诸家。《清明上河图》《水图》等后有李东阳题跋。
    [8](明)李东阳撰,周寅宾、钱振民校点《李东阳集》,岳麓书社,2008年,第666页。
    [9]吴雪杉:《城市与山林:沈周〈东庄图〉及其图像传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期。
    [10](明)杨一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正李公东阳墓志铭》,(明)焦竑编撰《国朝献徵录》,广陵书社,2013年,第472页。
    [11]王鏊:《震泽纪闻·李东阳》有“中甲申进士高等,入翰林为庶吉士。字画遒美,诗词清丽,盛有时名。作为诗文,殆遍天下”语。(明)王鏊著、吴建华点校《王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36页。
    [12]同[8],第1114-1115页。
    [13]《书沈石田诗稿后》文末有“石田名周,苏之长洲人,石田其所自号,年八十有一”句。正德元年(1506年),按虚岁计沈周也仅八十岁。然国家图书馆藏“弘治癸亥(1503年)集义堂刊”《石田稿》中有后人补入的李东阳此文,落款时间为“正德丙寅六月既望”,本文以此为准。
    [14]钱振民:《李东阳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5页。
    [15]同[14],第47页。
    [16]《书沈石田诗稿后》中有“翰林吴编修南夫来自苏,则以石田之意速予”句,可知苏州籍北京文官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亦曾在沈、李二人的交往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17]同[8],第358、369、919页。
    [18](明)沈周撰、汤志波点校《沈周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712页、第937页。
    [19]同[8],第161页。
    [20]同[2],第66-67页。
    [21](明)朱诚泳:《小鸣稿》,《胡文敬集》(外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30页。
    [22](明)程敏政:《篁墩文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64页。
    [23]同[22],第265-266页。
    [24]同[22],第639页。
    [25]同[22],第275页。
    [26]同[22],第267页。
    [27]同[22],第522、523页。
    [28][29]同[8],第670页。
    [30]秦晓磊:《庙堂与江湖:沈周〈沧洲趣图〉研究》,待刊。
    [31]同[8],第1115页。
    [32]同[22],第733页。
    [33](明)杨一清:《眭拱贞所藏沈石田山水二图》,《石淙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四〇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43页。
    [34]同[33],第461页。
    [35]同[33],第445页。
    [36]同[33],第444页。
    [37](明)邵宝:《容春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24页。
    [38](明)石珤:《熊峰集》,《圭峰集》(外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33-634页。
    [39]李东阳作《石城雪樵图,为李侍郎世贤赋》、《题袁佥事石田山水卷》,(明)李东阳撰,周寅宾、钱振民校点《李东阳集》,岳麓书社,2008年,第819-820、1439页。
    [40]《明日世贤持启南雪岭图索题复次韵》,(明)吴宽:《家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7页。
    [41]《傅水部索题石田玉洞桃花图寄寿乃兄宗伯》,(明)吴宽:《家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05-206页。
    [42][44]《为屠大理题石田画》,(明)吴宽:《家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32页。
    [43]《题石田画》,(明)吴宽:《家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26页。
    [45]同[33],第387页。
    [46]同[8],第369页。
    [47]诗句见(明)杨一清:《眭拱贞所藏沈石田山水二图》,《石淙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四〇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43页。据《杨一清〈石淙诗稿〉研究》中对《石淙诗稿》卷八之创作年代的讨论,该诗应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至正德三年(1508年)间。见杨毅鸿:《杨一清〈石淙诗稿〉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12页。
    [48]“杨公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先世云南安宁州,州有石淙渡。公凡撰述题识,皆以石淙系之,故时人称为石淙先生。”见(明)谢纯:《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杨公一清行状》,(明)焦竑编撰《国朝献徵录》,广陵书社,2013年,第521页。
    [49]李梦阳《石淙精舍记》中有“而公亦自安宁石淙渡徙镇江,于是筑精舍丁卯桥,名曰石淙精舍”句。见(明)李梦阳:《空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52页。
    [50](明)李梦阳:《空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52-453页。
    [51]刘九庵:《吴门画家之别号图及鉴别举例》,《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3期。
    [52]同[14],第68-69页。
    [53]同[14],第115页。
    [54]尹吉男:《政治还是娱乐: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1期。
    [55]参见穆益勤:《明代的宫廷绘画》,《文物》1981年第7期;单国强:《明代宫廷绘画概述》,《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4期;赵晶:《明代宫廷画家作品钩沉》,《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6期。
    [56](清)徐沁:《明画录》,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35页。
    [57](明)顾清:《怀椿图联句序》《奉萱图联句序》,《东江家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20页。
    [58]同[41],第205-20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