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寻求生存”到“渴望承认”:媒介“凝视”与农民工主体性身份再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刚 ; 王卿
  • 关键词:农民工 ; 主体性 ; 纪录片 ; 去他者化 ; 凝视
  • 中文刊名:NEWS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0
  • 出版单位:新闻界
  • 年:2019
  • 语种:中文;
  • 页:NEWS201902007
  • 页数:8
  • CN:02
  • ISSN:51-1046/G2
  • 分类号:48-55
摘要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引文
[1]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
    [2]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76.
    [3]葛忠明.“他者”的身份:农民及其残疾人的社会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6.
    [4]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
    [5]赵凌.媒介·话语·权力·身份“:农民工”话语考古与身份生产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童兵、潘荣海.“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J].新闻大学,2012(2):72-79.
    [7]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70.
    [8]胡亚敏、肖祥.“他者”的多副面孔[J].文艺理论研究,2013,33(4):166-172.
    [9]葛忠明.“他者”的身份:农民及其残疾人的社会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9.
    [10](美)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35.
    [11]朱晓兰.“凝视”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
    [12](美)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35.
    [13]赵凌.媒介·话语·权力·身份“:农民工”话语考古与身份生产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4]许倬云.试论社会、族群与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1(3:101-103..
    [15]陶东风.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J].学术交流,1998(6):92-98.
    [16]王勇.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1.
    [17]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5.
    [18]王道勇.社会称谓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形象变迁[J].中州学刊,2016,229(1):74-79.
    [19]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6.
    [20]王道勇.社会称谓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形象变迁[J].中州学刊,2016,229(1):74-79.
    [21]莫斯科维奇.社会表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7.
    [22]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5.
    [23]王勇.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52.
    [24]童兵、潘荣海.“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J].新闻大学,2012(2):72-79.
    [25]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5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