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朝监察制度发展的矛盾性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梁润
  • 关键词:明朝 ; 监察制度 ; 发展 ; 矛盾
  • 中文刊名:SW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 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01
  • 出版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年:2019
  • 期:v.42;No.260
  • 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DJYJ2016B18)
  • 语种:中文;
  • 页:SWDS201902028
  • 页数:4
  • CN:02
  • ISSN:14-1237/D
  • 分类号:128-131
摘要
明朝监察制度在借鉴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之处:监察机构不断完善与机构臃肿之间的矛盾;监察职权不断扩展与履职低效之间的矛盾;以澄清吏治为己任与自身腐败之间的矛盾;监察法律不断完善与带头违法之间的矛盾;禁止"风闻奏事"与捕风捉影泛滥之间的矛盾;备受皇权倚重与遭受残酷打击之间的矛盾。到了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的发展更是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怪圈之中,严重影响了监察效果。
        
引文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
    [2]唐克军.不平衡的治理---明代政府运行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328-335.
    [3]吴琦,杨露春.明代地方监察体系与荒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6):30-35.
    [4]王超,高文俊,谢青.中华文化通志·制度文化典(中央职官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10.
    [5]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416-418.
    [6]南炳文,汤纲.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田澍.嘉靖前期监察制度改革述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73-77.
    [8]蔡明伦.从“清洁剂”到“腐蚀剂”---明中后期言官澄清吏治的功能及其蜕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4):97-101.
    [9]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8.
    [10]哈萨.明代监察立法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借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102-105.
    [11]王毓铨.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31-337.
    [12]曾丽玮.明代监察制度的特色及其现代启示[J].求索,2004(10):235-239.
    [13]丁玉翠.澄清吏治:威慑与预防---以明代监察官职务犯罪立法为例[J].求是学刊,2007(04):96-101.
    [14]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294.
    [1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16]刘长江.明代风闻监察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114-118.
    [17]丁玉翠.解读极端皇权专制下的明代监察制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04):77-82.
    [18]白品海.论明代监察制度对皇权与相权的制约[J].文史哲,1998(02):49-55.
    [19]蔡明伦.论明代言官维护皇权的政治功能---以嘉靖、隆庆、万历朝为中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2):113-117.
    [20]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8):296-299.
    [21]夏燮.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34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