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网络开发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本文构建了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37个地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探讨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长江经济带关联度高、可达性好,但网络密度较低、溢出效应不显著,区域协调有望进一步提升。(2)块模型分析表明:较强经济增长实力的城市组成的第二板块是"净溢出板块",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对经济增长起桥梁作用的城市组成了"经纪人板块";各板块定位不明、产业转移受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3) QAP非参数检验出经济距离、财政收入差异、进出口差异以及第三产业产值差异四个因素对空间关联网络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引文
[1]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2]毛琳.关于长江经济带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444-445.
    [3]李敬,陈澍,万广华,付陈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经济研究,2014,49(11):4-16.
    [4]刘军编著.整体网分析UCINET软件实用指南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5]彭芳梅.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基于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2):57-6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