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日常化写作的纵深与“风景的发现”——论李强诗歌的抒情构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肖敏
  • 关键词:李强 ; 《萤火虫》 ; 日常化写作 ; 情绪表达
  • 中文刊名:WJXB
  • 英文刊名:Jianghan Academic
  • 机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3-17 13:28
  • 出版单位:江汉学术
  • 年:2017
  • 期:v.36;No.210
  • 语种:中文;
  • 页:WJXB201702007
  • 页数:5
  • CN:02
  • ISSN:42-1843/C
  • 分类号:58-62
摘要
在当代诗人群体中,有一部分诗人以自身的持续创作实践着其早年的诗歌梦想,他们的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资探讨的话题,而李强正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代的文化气脉浸染到了李强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笔下有对道义、理想、信念等形而上目标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信念的执着。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在纷繁杂芜的创作环境中,保持诗歌创作的个性、呈现出个人化的抒情方式。在诗歌描写对象方面,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日常生活的书写,在某些篇什中,诗人以纯真的感觉和细微的触觉,写出了爱情的种种迤逦悠长之处,以诗意的日常书写再现了母子情、母女情、友情等美好的情感。李强诗歌抒情方式的独特性,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把诗歌当作抒发个体情感的方式,而是熔铸进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观察与历史的纵深思考。另一方面,李强的诗歌又具有极其显在的"当下性",体现在对个人情感的书写和对日常生活的再发掘。这一点,使得他的诗格外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厚度和广度。
        
引文
[1]梁启超.李鸿章传[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232.
    [2]胡适.四十自述胡适自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184.
    [3]李强.萤火虫[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4]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
    [5]上邪[M]//张颢瀚.古诗词赋观止: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227.
    [6]李清照.一剪梅[M]//周源.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上.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273.
    [7]叶芝.当你老了[M]//叶芝诗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51.
    [8]郑敏.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新诗的发展,并谈当前先锋派新诗创作[J].国际诗坛,1989(8).
    [9]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3).
    [10]郑敏.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与吴思敬先生谈诗[M]//思维·文化·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225.
    [11]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M].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