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红字》中的清教思想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文悦
  • 关键词:《红字》 ; 清教 ; 原罪 ; 自我救赎
  • 中文刊名:WXYS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Education
  • 机构:青岛大学;
  • 出版日期:2015-12-05
  • 出版单位:文学教育(上)
  • 年:2015
  • 期:No.346
  • 语种:中文;
  • 页:WXYS201512074
  • 页数:2
  • CN:12
  • ISSN:42-1768/I
  • 分类号:142-143
摘要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充满了神秘清教思想的作品。他一方面将清教的道德观念作为认识社会的基准,渗透了清教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抨击清教苛刻的教条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分析研究,探讨《红字》中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思想以及霍桑对社会命运的思考。
        
引文
[1]霍桑著.《红字》[M].译林出版社,2011.
    [2]张晓毓.论霍桑的罪恶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戚涛.霍桑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构[J].外国文学,2004.
    [4]王颖慧.论霍桑《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清教观[J].陕西师范大学,2009.
    [5]付少华.恶与善的选择——宗教对海斯特·白兰与潘金莲的人生结局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
    [6]王亦萌.《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颠覆[J].法制与社会,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