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边疆研究及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哲思收敛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preliminary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the borderland studies and it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 作者:孙勇
  • 英文作者:SUN Yong;Institute of Western Borderland of China,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边疆学 ; 哲思收敛 ; 概念集 ; 场域 ; 跨学科
  • 英文关键词:borderland studies;;philosophizing;;concept set;;field;;interdisciplinary
  • 中文刊名:YN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1;No.279
  • 基金: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边疆治理研究”(19AMZ004)
  • 语种:中文;
  • 页:YNSF201904003
  • 页数:11
  • CN:04
  • ISSN:53-1003/C
  • 分类号:16-26
摘要
回顾中国大陆学界20多年的边疆理论研究进程,对如何构筑中国边疆学的问题,邢玉林、马大正等先生早就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倡议,给业内研究以启迪,而如何达到跨学科研究且能够跨通的目标,则需要学人要有哲思并提出基于学理分析的构想。在建构边疆学的理论探讨中,把成形的构想作为一种猜想(假说)提出来,是符合人类知识体系建构规律的。作为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猜想,应该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认识论,承认物质运动的统一性,也应该符合科学哲学的一般原理,即认知新旧理论的范式转换是学术进步的门径。其中,经过哲思的范式创新,将研究对象进行无穷指向与有穷集合的筛选之后,通过关键词集群的分析,返还到边疆研究的问题域和原始域问题之中,寻找交叉研究即跨学科研究的跨通,以找到通往可以看到"场域"的门径,经过对场域运动的分析,最终有可能在多学科自洽于边疆研究之下完成"边疆统一场论"。
        A review of the past 20-year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borderland by Chinese scholars reveals that Mr.Xing Yulin,Mr.Ma Dazheng and others have put forward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borderland studies.However,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goal requires scholars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theories first and then put them into practice.In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orderland studies,the adoption of a mature idea as a hypothesis i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knowledge system.Thus,borderland studies as an academic hypothesis should accept the material unity of the world,and accord with the epistemolog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that is,the paradigm-related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theories leads to academic progress.This transformation covers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philosophical innovation of the paradigms will lead to the choice of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infinite signifiers and finite collec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keyword clusters will benefit the borderland studies of the problem domain and especially the original problem domain in the process of find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 or the "field";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field theory might finally establish a "borderland-based unified field theory" through integrating borderland studies in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引文
(1)邢广程.中国边疆学(第九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2.
    (2)马大正.中国边疆学构筑是当代中国学人的历史担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3)边疆学的“跨通”研究命题源于马大正等学者提出的“构筑边疆学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多学科如何“跨”是一直受制于未能“通”的短板,即马先生提出该命题后的二十多年,“通”的问题仍未得以解决。
    (4)孙勇,王春焕,朱金春.边疆学学科构建的困境及其指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5)参见孙勇.建构边疆学中跨学科研究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何跨通边疆研究学术逻辑与事实逻辑的一致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之后,在该学报发表再论和三论建构边疆学的论文,形成了系列探讨。
    (6)在科学史上,建构新理论往往是在旧理论上的“范式转换”。例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范式之于牛顿经典物理学的范式转换,光的波性质到波与粒子二重性的理论等,都是科学哲学认为的人类科学范式转换的经典。爱因斯坦和一些科学家在探讨中,还提出了物理学的“统一场论”猜想。
    (7)怀海特.《过程与实在》第一章“思辨哲学”[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9.
    (8)笔者在《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第三章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空统一性的分析。
    (9)将边疆称之为“场域”并提出“场效应”,系笔者在写作《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一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概念认识受国外场域理论观点启发,如果认为“边疆”是一个符号,那么这个符号所具有的意义在于“边疆”是一个场域。此书初稿曾经广送业内研究人员参阅,2017年正式出版。
    (10)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谈到互联网的空间有主权问题,而边疆理论研究人员鲜有对互联网的“空间”如何划分,有无疆域的主权等问题进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已有的边疆理论跟不上实践的进度,对此新的边疆实践活动无法作出学术阐释。
    (11)孙勇.建构边疆学与原理研究探讨之孔见[A].邢广程.中国边疆学(第九辑)[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孙勇.一般边疆学视域下的西藏民主改革[J].西藏研究,2019,(2);孙勇.边疆理论研究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2)坂本百大.论认识论中的符号场问题[J].张麟声译.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2).
    (13)王鹏辉.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J].历史研究,2014,(3).
    (14)笔者在2012启动写作2016年提交《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文稿之中,就提出了边疆场域一词,此书2017年出版,但书中未充分展开论证,后来国内有人在2019年初的一篇论文里也沿袭边疆研究的“场域”这个名词,但未见其有论证。
    (15)L.D.Wacquant,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 [J].Sociological Theory,Vol.7,1989.
    (16)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7)坂本百大.论认识论中的符号场问题[J].张麟声译.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2).
    (18)张国昌.产学研场域的“转译——治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9)张文壕,祝天智.论网络舆论场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构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3).
    (20)张碧红,雷天玥.分化与共生: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当代阐释——基于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今传媒,201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