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森林多功能监测和评价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esent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 Multifunction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China
  • 作者:王秀丽 ; 关星林
  • 英文作者:WANG Xiu-li;GUAN Xing-lin;Forestry Bureau of Taibus Banner Xilin Gol League;
  • 关键词:森林多功能 ; 监测 ; 评价
  • 英文关键词:forest multifunction;;monitoring;;evaluation
  • 中文刊名:NML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林业局;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内蒙古林业科技
  • 年:2019
  • 期:v.45;No.185
  • 语种:中文;
  • 页:NMLK201901014
  • 页数:3
  • CN:01
  • ISSN:15-1111/S
  • 分类号:64-66
摘要
森林多功能监测与评价研究及其应用方兴未艾,也是分析和阐明森林多功能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森林多功能精准提升的监测与评价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森林资源恢复、保护与经营过程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st multifunction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nalyze and clarify the effects of forest multifunction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 multifunction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引文
[1] 陈波, 孟成生, 赵耀新, 等. 冀北山地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3):216-221.
    [2] 邓成, 梁志斌. 森林生长收获模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 世界林业研究, 2015, 28(1): 92-96.
    [3] 邓成. 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与评价[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4] 方精云, 陈安平.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 植物学报, 2001, 43(9): 967-973.
    [5] 方精云, 刘国华, 徐嵩龄.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 生态学报, 1996, 16(5): 497-508.
    [6] 侯元兆, 曾祥谓. 论多功能森林[J]. 世界林业研究, 2010, 23(3): 7-12.
    [7] 亢新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 赖日文, 刘健, 余坤勇, 等. 基于遥感和GIS 的森林生产力空间格局与分异[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7, 27(4): 360-364.
    [9] 李红振, 李凤日, 贾炜玮, 等.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白桦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42(6): 43-46.
    [10] 李金良, 郑小贤, 王昕.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5(1): 48-52.
    [11] 刘向东, 吴钦孝, 苏宁虎. 六盘山林区森林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土壤水文性质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89, 25(3): 220-227.
    [12] LY/T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S].
    [13] 王兵,魏文俊.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J]. 江西科学, 2007, 25(6): 681-687.
    [14] 王俊峰. 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综述[J]. 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8(4): 131-136.
    [15] 肖兴威. 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16] 谢春华, 关文彬, 吴建安, 等.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24(4): 68-71.
    [17] 薛达元, 包浩生, 李文华.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3): 247-252.
    [18] 殷鸣放, 郑小贤, 殷炜达. 森林多功能评价与表达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40(6): 23-25, 47.
    [19] 余新晓, 张振明.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域功能模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0] 张邦文, 欧阳杰, 金苏蓉, 等. 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多功能经营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2014,28(1): 50-54.
    [21]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09, (3): 529-534.
    [22] 张德成, 李智勇, 王登举. 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两个体系[J]. 世界林业研究, 2011, 24(4), 1-6.
    [23] 张庆费, 周晓峰. 黑龙江省汤旺河和呼兰河流域森林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9, 8(1): 22-27.
    [24] 赵磊, 王兵, 蔡体久, 等. 江西大岗山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1): 203-2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