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法学——理论进步、形象塑造与发展动因(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Legal Science in China und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oretical Progress, Image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I)
  • 作者:姚建宗
  • 英文作者:YAO Jian-zong;School of Law, Jilin University;Center of Law and Public Policy/College of Law,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改革开放 ; 中国法学 ; 学术发展 ; 理论进步
  • 英文关键词:Reform and Opening;;legal science in China;;academic improvement;;progress on legal theories
  • 中文刊名:H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1
  • 出版单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9;No.28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NDS201904005
  • 页数:12
  • CN:04
  • ISSN:41-1028/C
  • 分类号:35-46
摘要
从法学理论的视角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法律的基本原理,人治、法制与法治,权利义务与人权,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法律价值、法律文化与法律精神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gal theory, we may find that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the legal science in China has got very great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improvement on these topics below: the basic legal principles, the legal system and rule of law, right duty and human rights, the modernization on laws, the legal institution and rule of law, legal values, legal culture, and spirit of law, etc. These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es have been embodied not only legal theories but also branches of law and legal history.
引文
(1)包心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怎样彰显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理论与改革》,2018年第4期。
    (2)除了已经在相关部分的注释中列明的文献材料(均从“中国知网”查询获得),本文特别参考了下列文献:李龙:《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理学的历史回顾与战略谋划》,《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于浩:《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理学演变:兼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蒋海松:《学术与政治之间:新中国法理学独立品格的艰难形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李晓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权利认知与法律实践》,《法学论坛》,2018年第4期;刘雪斌,李拥军,丰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石伟:《论中国法理学的实践转向:三十余年法理学学术史考察》,《现代法学》,2012年第4期;凌斌:《中国法学三十年:学科断代史的定量研究》,《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姚建宗:《主题变奏:中国法学在路上:以法理学为视角的观察》,《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张文显,姚建宗,黄文艺,周永胜:《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5期;张少瑜:《二十世纪中国法学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王利明,常鹏翱:《从学科分立到知识融合:我国法学学科30年之回顾与展望》,《法学》,2008年第12期;《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法学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一)》,《中外法学》,2009年第1期;房绍坤,张玉东:《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中国民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高圣平:《立法论视野下的中国民法学:兴起与繁荣: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民法学之发展为中心》,《法学杂志》,2009年第1期;薛红:《二十世纪中国民法学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5期;吴汉东,刘鑫:《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张守文:《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经济法的生成》,《法学论坛》,2018年第4期;赵磊,谢晶:《改革开放以来商法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张守文:《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岳彩申,李永成:《中国经济法学三十年发展报告》,《经济法论坛》,2010年;刘剑文,李晶:《改革开放40年中国财税法学的回顾与前瞻》,《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蔡守秋,王欢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育的发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徐祥民,胡中华:《环境法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高铭暄,赵秉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刑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3期;何勤华,王静:《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外国法制史的成长》,《法学》,2018年第7期;邓烈:《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公法学研究述评》,《法学评论》,2018年第3期;温树斌:《建国60年来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郭德香:《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综述》,《法学评论》,2018年第4期;张辉:《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三十年(1978-2008年)》,《武大国际法评论(第十一卷)》,2010年第1期;何其生:《中国国际私法学三十年(1978-2008年)》,《武大国际法评论(第十一卷)》,2010年第1期;陈耿,傅达林:《中国军事法学30年》,《当代法学》,2009年第1期。
    (3)例如沈宗灵(1983、1992)、张文显(1987、1988、1996)、张乃根(1993)、刘星(1997、1998、2009)都出版了专著。
    (4)例如公丕祥(1987)、公丕祥及龚廷泰(2014)、吕世伦(2000)、吕世伦与李瑞强和张学超(2014)、张亚青与季秀平和郭兴利(2016)、祝铭山及孙琬钟(2001-2017)、朱力宇(1999、2014)、山西省社科院(2008)、侯欣一(1996)、黎国智及付子堂(2000)、最高人民法院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中心(2016)、张文显及黄文艺(2003)、张文显(2007、2016、2017)、段凡(2009)、宋树涛(2010)、李林(20014)、公丕祥(2015、2017)、姜明安(2014、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许多专著出版。
    (5)于浩成,崔敏编:《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讨论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年。
    (6)法律史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宋昌斌(1986)、邢继洪(2001)、于延晓(2003)、严存生(2005、2007)、吴家清(2001)、伊士国(2011)、刘云生(2005)、章礼强(2006)、胡光志(2011)、赵红梅(2010)、陈运华(2002)、胡光志(2007、2007、2008)、胡光志及田杨(2011)、杨燮蛟(2010)、陈兴良(1994、1996、1999、2006、2017)、谢安平(2013)、戚建刚及黄旭(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7)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律史学、刑事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陈弘毅(1995)、赵凯荣(2000)、杜宴林(2005)、刘国利(2016)、赵世义(1999)、韩大元(2012)、李永军(2002)、刘美希(2006)、李琛(2007)、王利明(2011)、赵毅(2013)、管晓峰(2016)、苏彦新(2017)、冉启玉(2012)、徐孟洲(2004)、徐元彪及周茜(2007)、段葳及曹胜亮(2014)、石聚航(2012)、何显兵(2013)、樊崇义(2000)、郭新建(2005)、洪永红(2010)。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8)法理学、民事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付子堂(2001)、喻中(2002)、吕明(2007、200)、黄辉及胡楹楹(2008)、张昌辉(2008、2010)、黄辉(2010)、孙春伟(2011)、季卫东(2015)、张文显(2007)、王俊峰(2006)、刘连泰(2017)、李玉虎(2006)、舒扬(1993)、黎国智及付子堂(2000)黄辉(2010)、吕明(2011)、孙春伟(2014)。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本主题的专著出版。
    (9)本书编写组:《法治与人治问题讨论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0年。
    (10)例如孙国华:《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法学研究》,1980年第1期;王子琳:《深化改革必须维护法律严》,《现代法学》,1988年第1期。
    (11)例如李放(1979)、王子琳(1979)、王礼明及刘海年、罗耀培(1979)、方立(1980)、孙国华(1980)、于浩成(1981)、王庶(1981)。(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9页;还可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一九一九·五-一九八七·十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7-344页。
    (13)例如孙育玮(1987)、沈宗灵(1989)、刘金国(1993)、刘惊海(1993)、张浩(1993)、孙国华(1993)、王启富(1993)、朱景文(1995)、蔡定剑:(1996)、蒋立山(1997)、曹建明(1997)、谢海定(2000)、叶传星(2000)、胡卫萍(2002)、于向阳(2004)、孙国华及张小军(2009)、张晋藩(2009)、李贵连(2012)、李林(2014)、何勤华及齐凯悦(2018)。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数万条信息,包括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大量专著出版。
    (14)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学、政治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谢次昌(1985)、齐家麟(1986)、陈鹏生(1987)、孙谦(1987)、刘学灵(1987)、李林及赵建生(1987)、杨方杰(1988)、范愉(1988)、张厘及任永达(1990)、肖蔚云(1990)、贺培育(1990)、赵长生(1991)、张文显(1994)、公丕祥(1999)、张建伟(2003)、徐亚文及廖奕(2004)、杨平(2004)、郑贤君(2006)、唐士其(2007)、程汉大(2008)、姚建宗(2010)、蒋德海(2011)、周祖成(2012)、黄文艺(2012)、杜涛(2013)、王勇(2015)、王东光(2016)。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15)法理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常公旺(1982、1986)、刘金国(1986)、徐开墅及成涛(1987)、李中圣(1992)、张正德(1993)、石泰峰(1993)、张文显(1994)、贺晓荣(1994)、姜明安(1994)、张国文(1994)、赵家琪(1997)、辛忠孝及刘水林(1997)、冯卓慧(1997)、卢宏定(1998)、郭宇昭(2000)、黄茂钦(2002)、张建伟(2003)、朱全景(200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16)法理学、法律史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周光大(1988)、郭宇昭(1990)、石泰峰(1991)、林喆及谢鹏程(1992)、严存生(1994)、刘武俊(1995)、公丕祥(1995)、陈弘毅(1995)、马长山(1995)、梁治平(1996)、夏锦文及程德文(1996)、季卫东(1996)、徐涤宇(1997)、谷千(1998)、占美柏(1999)、张汉静及丁相顺(2000)、朱晓喆(2001)、刘旺洪(2002)、季卫东(2002)、卓泽渊及石泰峰(2004)、王昉(2004)、吕世伦及薄振峰(2004)、范愉(2005)、王月峰(2005)、劳东燕(2007)、李宁(2008)、朱岩(2009)、张仁善(2009)、刘美希(2009)、赵俊甫(2009)、郭星华及邢朝国(2010)、李猛(2012)、邓少岭(2012)、陈红英(2014)、冯果及袁康(2014)、王露璐(2015)、白小平(2015)、李忠夏(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17)主要是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栗劲(198)、李奇(1980)、梁治平(1986)、王兴和(1996)、文明及彭秀英(1996)、汪太贤(1997)、周世中及管仁(1998)、杨亚非(1998)、蔡定剑(1998)、马长山(1999)、严存生(2001、2007)、曾宪义(2001)、龙文懋及崔永东(2003)、陈景辉(2012)。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18)主要是法理学、法律史学、民商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张光杰(1987)、陈景良(1995)、徐国栋(1996)、汤唯(2003)、蒋传光(2005)、王存河(2007)、徐爱国(2011)、陈义和(2014)、周东平及李勤通(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19)主要是法理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凌杰(1984)、刘用生(1985)、倪正茂(1986、1989、1996)、王勇飞(1986)、陈四海(1986、1987)、段瑞春(1990)、朱效亮(1990年)、罗玉中(1991)、赵震江及袁泳(1995)、苏力(1999)、付子堂(2000)、易继明及杨素娟(2000)、薛现林(2004)、汪灵及王雅霖(2005)、胡朝阳(2005)、张婷婷:(2016)、郑玉双(2018)期。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译著出版。
    (20)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906-907页。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本书编写组:《中国:1978-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4-235页。
    (22)主要是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党史党建学科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王长江(2003)、段红柳(2003)、何士青(2003)、石泰峰及张恒山(2003)、周叶中及邓联繁(2003)、袁曙宏(2005)、严存生(2005)、张文显(2005)、韩大元(2005)、卓泽渊(2005)、马怀德(2005)、杨海坤(2005)、刘小冰(2005)、宋镜明及刘启春(2007)、张恒山(2010、2014、2015)、卓泽渊(2010)、李林(2011)、王立峰(2012)、黄文艺(2014)、沈国明(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出版。
    (23)何克祥(2004)、何克祥及熊涛(2005)、鞠成伟(2014)、郝书翠(2015)、姚建宗及王旭伟(2016)、曾明(2018)。(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25)苗延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学重大论争之回顾及启示(一)》,《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6)主要是法理学学者参与讨论。例如张文显及马新福(1986)、熊继宁(1986)、陈守一及张宗厚(1986)、张宗厚(1987、1988)、钱元凯及刘学灵(1987)、李林(1987)、李积桓(1987)、乔伟(1988)、张文显(1988)、张伟国(1988)、程燎原(1988)、鲍遂献(1988)、郭道晖(1994)。(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另有专著,张宗厚:《法学更新论:对传统法学的反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文正邦,程燎原,王人博,鲁天文:《法学变革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
    (27)例如张文显:《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思考》,《当代法学》,1988年第3期;张文显:《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法学更新》,《现代法学》,1988年第5期;杜飞进:《论现代法学之重构》,《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28)郑成良:《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法学的重构: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综述》,《政治与法律》,1989年第1期。
    (29)苗延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学重大论争之回顾及启示(一)》,《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0)首先提出并论证这一主张的是郑成良教授和张文显教授。主要参与讨论的学者有卞文(1988)、郑成良(1989、1991)、张文显(1990)、葛洪义(1991)、孙笑侠(1991)、林喆(1992)、杨平(1997)、张文显及于宁(2001)、刘旺洪(2001)。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还可以获得很多硕士、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不少专著出版。
    (31)提出并论证这一主张的是张恒山教授。参见张恒山(1989、1990、1991)、北岳(1992、1994、1997)。(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张恒山教授还出版了数部阐述该观点的学术专著。
    (32)例如封曰贤(1990)、李积桓(199)、郭宇昭(1991)、张光博及村然(1995)、陈云生(1995)、张钢成(1995)、光尚然(1997)、张光博(199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也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一些专著出版。
    (33)提出并论证这一主张的是童之伟教授。参见童之伟(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
    (34)在“中国知网”上以“权利”为“篇名”关键词检索查询,可以获得10万多条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大量有关权利、人权的专著、译著出版。
    (35)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姚建宗(2010)、张小罗(2010)、张莉(2010)、任喜荣(2011)、王利明(2012、2013)、聂佳龙及史克卓(2013)、谢晖(2015)、刘小平(2015)、刁芳远(2015)、姚建宗及方芳(2015)、郑志峰(2015)、郑曦(2016)、段卫利(2016)、周赟(2017)、侯学宾及郑智航(2018)。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一些专著出版。
    (36)例如《文汇报》1979年4月8日发表了《“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红旗》杂志1979年第5期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怎样看“人权”问题》,《北京日报》1979年3月22日发表了《“人权”不是无产阶级的口号》。
    (37)陈佑武:《中国人权意识三十年发展回顾》,《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38)在中国知网上以“人权”为“篇名”关键词检索查询,可以获得2万多条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不少有关人权的专著、译著出版。
    (39)例如郭宇昭:《略论法的继承性》,《法学》,1957年第3期;曾炳钧:《关于法的继承性问题》,《法学研究》,1957年第3期。
    (40)例如傅兆龙(1984)、王家福及刘海年、李步云(1989)、赵长生(1992)、谢鹏程(1994)、杨振山(1995)、蒋立山(1997)、郭道晖(1999)、李林(2014)、张文显(2014)。(在“中国知网”查询获得。)
    (41)参见吴邦国(2011)、信春鹰(2014)、张文显(2018)。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2)法理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余先予(1985)、师棠(1993)、贺卫方(1993)、周永坤(1994)、李曙光(1994)、李金泽(1996)、公丕祥(1997)、马作武(1999)、范忠信(2002)、蒋立山(2003)、陶广峰(2003)、聂鑫(2005)。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很多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3)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贺晓荣(1987)、李其瑞(1989)、公丕祥(1991、1992、1997、2000)、赵长生(1992)、郝铁川(1993)、董灵(1994)、左卫民及王凌(1995)、陈立虎(1995)、韦宝平及刘旺洪(1995)、刘作翔及张洪明(1995)、蒋立山(1995)、吕世伦及姚建宗(1995)、李力(1995)、夏锦文(1995、1997)、韩世远(1995)、孙鹏及王智斌(1996)、李双元及傅强、李健男(1997)、翟羽艳(1997)、孙莉(1997)、储槐植(1997)、吕世伦及贺小荣(1999)、徐学鹿(1999)、李昌麒及鲁篱(1999)、单飞跃及王秀卫(1999)、储槐植及冯卫国(2000)、田宏杰(2001)、任万兴及折喜芳(2002年)、应飞虎(2002)、尤广辉及时延安(2003)、姚莉(2004)、宋杰(2004)、李石山及彭欢燕(2004)、辜明安(2004)、夏红(2004)、倪凌及陈楚天(2005)、潘嘉玮(2005)、眭鸿明(2006)、曲新久(2007)、潘红艳(2008)、姜涛(2013)、汤维建(2013)、何勤华及陈梅(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大量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大量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4)主要是法理学学者及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的个别学者参与讨论。例如石泰峰(1993)、张文显(1995、2002)、黄文艺及马越(1996)、张廉及刘芳(1996)、李金泽(1996)、季卫东及易平(1999)、公丕祥(1999、2003、2017)、黄文艺(2000、2006、2007)、张清(2002)、潘伟杰及王岩(2002)、朱景文(2007)、陈振一(2007)、赵树坤及付子堂(2007)、朱景文及韩旭(2008)、刘同君(2010)、尹奎杰(2010)、俞思瑛及季卫东、程金华、郑戈、侯利阳(2018)、聂卫锋(2018)。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不少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5)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刑事诉讼法学、政治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顾肃(1996)、王永山(1997)、田成有及陈令华(1998)、蒋德海(2003)、孙光妍(2006)、焦艳芳(2014)、张守文(2015)、王建国及刘苑冬(2015)、公丕祥(2016)、卞建林及谢澍(2017)。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不少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6)例如公丕祥(1987、1988)、严存生(1988)、孙国华(1989)、武步云(1989)、李其瑞及何为(1990)、王宗非(1990)、姚建宗(1991)、葛洪义(1992)、谢鹏程(1996)、秦策(1998)、卓泽渊(2000)。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大量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7)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学、环境法学、军事法学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例如鲁篱(1994)、陈兴良(1995、1996)、章剑生(1994)、吴汉东(1996)、曹新明(1996)、陈志迅及王立(1996)、胡伟(1997)、胡玉鸿(1997)、王周户及柯阳友(1997)、张正德(1997)、陈光中及王万华(1998)、史际春及邓峰(1998)、吴家清(1999)、张瑞萍(1999)、于莹(1999)、单飞跃(2000)、莫于川(2000)、钱玉林(2001)、刘建辉(2003)、王轶(2004)、赵万一(2003)、马怀德(2004)、杨清望(2006)、冯晓青(2007)、甘培忠及郭秀华(2010)、叶卫平(2012)、张建伟(2012)、喻名峰(2015)。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大量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8)例如孙国华(2008、2010)、张文显(2010)、刘爱龙(2009)。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不少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49)主要是法律史学、法理学学者以及个别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环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的学者参与讨论。例如梁治平(1987)、季卫东(1987)、夏勇(1989)、俞荣根(1989)、舒国滢(1989)、里赞及仲力立(1991)、郝铁川(1991)、易先良(1991)、刘学灵(1991)、张文显(1991)、陈景良(1992)、华夏(1992)、徐显明(1993)、武树臣(1993、1996、1997、2001、2009)、李春祥(1993)、王卫国(199)、贺晓荣及郝春丽(1993)、谢晖(1994)、项彬(1995)、张晋藩(1995)、周永坤(1995)、高其才(1996)、那力(1996)、赵明(1996)、龙大轩(1997)、高绍先(1997)、高积顺(1997)、曹诗权(1997)、舒扬(1997)、梁忠前(1998)、夏新华(1998)、汤唯(1998)、陈兴良(1999)、叶秋华(1999)、马作武及何邦武(1999)、吴予(1999)、张薇薇(2000)、霍存福(2001、2007)、王启梁(2001)、孙莉(2002)、刘新(2002)、徐晓光(2002)、杨士宏(2003)、蔡莉敏及陈晨(2004)、张中秋(2005)、何柏生(2005)、汪海燕(2005)、李曙光(2005)、夏新华及何志辉(2006)、黄金兰(2007)、王瑞君(2007)、苏永生(2008)、石经海(2008)、张伟仁(2010、2011)、高鸿钧(2012)、蒋传光(2012)。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大量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50)例如张文显(1994)、郭道晖(1994)、王申(1994)、张光博(1995)、刘武俊(1995)、陈弘毅(1995)、张乃根(1996)、子谦及文娟(1996)、李步云(1997)、马长山(1998)、张中秋(2014)。在“中国知网”上对本主题进行查询可以获得不少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信息;此外,还有一些相关主题的专著出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