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应用高稳系数法对红花甜荞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曹丽 ; 鲍国军
  • 关键词:高稳系数法 ; 甜荞 ; 高产稳产性
  • 中文刊名:NYKJ
  •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 机构: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30
  • 出版单位:农业科技与信息
  • 年:2019
  • 期:No.563
  • 基金:甘肃省特色作物产业技术体系
  • 语种:中文;
  • 页:NYKJ201906002
  • 页数:3
  • CN:06
  • ISSN:62-1057/S
  • 分类号:10-12
摘要
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9—2011年国家甜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12个参试甜荞品种(系)的高产与稳产性。结果表明:平荞7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性基因的优良甜荞麦品种;各个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值与平均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变异系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标准差呈正相关,表明高稳系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衡量甜荞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且具有计算简便、可用性强等优点。
        
引文
[1]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4).
    [2]李青松,王占廷,梁秋华,等.长城799玉米品种的特性分析及品质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07,(1).
    [3]俞世蓉,陆作楣,周鞠珍,等.小麦品种审定中品种的合理评价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1995,(3).
    [4]张坤普,刘志生.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麦类作物,1998,(2).
    [5]刘兆晔,韩启秀,于经川,等.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报,2005,(2).
    [6]刘正学,刘飞.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夏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8,(2).
    [7]刘建兵,李贵全,焦碧婵,等.高稳系数法对大豆新品种(系)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3).
    [8]丁勇,卫丽,王继臣.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谷子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河南农业科学,1999,(9).
    [9]李清华,曾昭军,黄金堂,等.高稳系数法对花生新品种(系)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2).
    [10]周大伟.高稳系数法对特早熟棉花品种(系)的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棉花学会: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0.
    [11]程辉,王友华,刘祥臣,等.高稳系数法在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9,(1).
    [12]李秀莲,史兴海,高伟,等.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苦荞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