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地加快,水体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成为我国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污染水体修复的过程中,有很多相关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机械清淤模式,这样改善水资源环境的效果相对来说有所下降。该文就对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引文
[1]李继洲,程南宁,陈清锦.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5(1):25-30.
    [2]李继洲,胡磊.污染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初探[J].四川环境,2015(1):1-3,26.
    [3]董慧峪,强志民,李庭刚,等.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0(8):1577-1582.
    [4]赵生成,崔树生,王绍斌.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14(11):20-22,5.
    [5]夏宏生,梁世军.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9-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