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昆虫的趋光性与杀虫灯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健皓 ; 杨现明 ; 梁革梅
  • 中文刊名:ZSWF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19-08-08
  • 出版单位: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年:2019
  • 期:v.35
  •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403905)
  • 语种:中文;
  • 页:ZSWF201904021
  • 页数:2
  • CN:04
  • ISSN:11-5973/S
  • 分类号:162-163
摘要
<正>人们常用"飞蛾扑火"来比喻自取灭亡,但是自然界中蛾类等昆虫为什么会扑火呢?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发现:"飞蛾扑火"的秘密主要与昆虫眼睛的特殊结构、昆虫对光线的敏感性生理反应及昆虫的趋光行为习性等相关。利用昆虫对光的这种趋性反应,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可以对害虫进行行为调控,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利用正趋光性可以诱杀害虫,而利用负趋光性则可趋避害虫。虽然昆虫的眼睛跟人类等高等动物相比有很大区别,但它们仍然凭借着神奇又美丽的眼睛得到了人们
        
引文
[1]Briscoe A D,Chittka L.The evolution of color vision in insects[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1,46:471-510.
    [2]Kleef J V,Berry R,Stange G.Directional selectivity in the simple eye of an insect[J].Neuroscience,2008,28(11):2845-2855.
    [3]边磊,孙晓玲,高宇,等.昆虫光趋性机理及其应用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6):1677-1686.
    [4]靖湘峰,雷朝亮.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4,41(3):198-203.
    [5]刘红霞,彩万志.昆虫单眼的结构和功能[J].昆虫知识,2007,44(4):603-607.
    [6]刘立春.昆虫趋光行为的初步观察[J].南京农学院学报,1982,2:52-59.
    [7]吴福桢,管致和,马世骏,等.中国农林百科全书(昆虫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4-61.
    [8]武予清,段云,蒋月丽.害虫的灯光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27-130.
    [9]张纯胄,杨捷.害虫趋光性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华东昆虫学报,2007,16(2):131-135.
    [10]赵建伟,何玉仙,翁启勇.诱虫灯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概况[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1):76-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