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新经济时代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路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魏文选
  • 关键词:大学生 ; 创新素质 ; 大学
  • 中文刊名:CAIZ
  • 英文刊名:Ability and Wisdom
  • 机构: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7
  • 出版单位:才智
  • 年:2019
  • 语种:中文;
  • 页:CAIZ201915136
  • 页数:2
  • CN:15
  • ISSN:22-1357/C
  • 分类号:161-162
摘要
创新素质是大学生自身素质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为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需明确大学培养目标,完善大学课程体系,筹建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心,改革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
        
引文
[1]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献君.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
    [4]施咏清.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5]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1998,(1).
    [6]张忠华.从三个维度思考大学的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7]孙明英,戴林富.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8]董泽芳.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势在必行[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
    (1)魏文选.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测量学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12,1(5):13-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2018-11-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