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巫卜相的文化水平及数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ultural Level and Number of Wu Zhu and Buxiang in Song Dynasty
  • 作者:程民生
  • 英文作者:Cheng Minsheng;
  • 关键词:宋代 ; 卜相 ; 文化水平
  • 英文关键词:Song Dynasty;;Wu Zhu and Buxiang;;cultural level
  • 中文刊名:ZZXK
  •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中州学刊
  • 年:2019
  • 期:No.265
  • 语种:中文;
  • 页:ZZXK201901020
  • 页数:8
  • CN:01
  • ISSN:41-1006/C
  • 分类号:129-136
摘要
普遍拥有相当高的智商,其中也有士人参加。就其职业本身而言,做法事需要书写上报神灵的奏章,很多巫师主导的民俗宗教或秘密宗教也有经文著作,敬神作法活动中经常有文字出现,还有巫自己的法术文字体系符箓,他们绝非"愚夫愚妇"。卜相类职业群体拥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远过巫师,他们将传统的占卜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可谓对历史文化作出了一大贡献。风水学的大普及,使宋代成为堪舆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占卜算命同样需要足够的文化基础,如果仅以会读写为标准,相士卦师基本都能做到。巫卜相作为一个民间不可或缺的职业参与人数广泛存在,数量巨大,有文化者全国50万余人。
        Wu Zhu generally has a fairly high intelligence quotient,among which there are also scholars. As far as the profession is concerned,Wu Zhu needs to write to report the gods when doing religious ceremonies. Many folk religious or secret religions led by wizards also have scriptures. There are often words in the practice of worshipping gods,and there are witches wishing their own spell-writing system. They are by no means "ignorant men and women". The professional groups of Buxiang have higher knowledge and skills,and their cultural level is far beyond the wizards. They have developed the traditional divination to an unprecedented peak,which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popularity of Feng Shui made Song Dynasty become the heyd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mantic omen. Divination and fortune-telling also require a sufficient cultural foundation. If only using reading and writingas the standard,physiognomists and divinators can basically do it. As a folk indispensable profession,the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 in Wu Zhu and Buxiang is widespread and huge,and among them,there are more than 500,000 literate people in the whole country.
引文
(1)(82)李觏:《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39页。
    (2)仅巫医及民间信仰方面的学术专著,就有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生育、疾病的考察》,中华书局,2008年;李小红:《宋代社会中的巫觋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等等。
    (3)李小红:《宋代社会中的巫觋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93页。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1189页。
    (5)孔子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论语·子路第十三》,岳麓书社,2000年,第124页。
    (6)曾枣庄、刘琳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文》(第五册)卷二〇三,释遵式:《金圆集》卷下《野庙志》,巴蜀书社,1989年,第505页。
    (7)J.G.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78页。
    (8)程俱:《北山集》卷一五《汉儒授经图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51页。
    (9)罗从彦:《豫章文集》卷一六《附录下》,李侗:《见罗先生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68页。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2341页。
    (11)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祅庙庙及英济王祠祠累代相继》,中华书局,2002年,第110页。
    (12)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1681页。
    (13)袁采:《袁氏世范》,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05页。
    (14)洪迈:《夷坚志·三志壬》卷三《刘枢干得法》,中华书局,2006年,第1484页(以下版本略)。
    (15)洪迈:《夷坚志·丁志》卷四《沅州秀才》,第567页。
    (16)洪迈:《夷坚志·丙志》卷三《杨抽马》,第386页。
    (17)洪迈:《夷坚志·支癸》卷四《张知县婢祟》,第1252—1253页。
    (18)洪迈:《夷坚志·支乙》卷三《周狗师》,第816页。
    (19)洪迈:《夷坚志·支乙》卷六《阎义方家雷》,第837—838页。
    (20)洪迈:《夷坚志·丙志》卷二〇《荆南妖巫》,第532页。
    (21)(67)(68)(71)(77)(81)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9770、3495、434、9216、10729、385页。
    (22)(23)(24)(65)(66)(72)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317、8330、8325、6288—6289、8348、8318页。
    (25)(2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536、545页。
    (26)夏竦:《文庄集》卷一五《洪州请断妖巫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84页。
    (27)庄绰:《鸡肋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12页。
    (29)洪迈:《夷坚志·三志壬》卷四《化州妖凶巫》,第1498页。
    (30)洪迈:《夷坚志·丁志》卷二《刘道昌》,第551页。
    (31)洪迈:《夷坚志·丙志》卷一《九圣奇鬼》,第364、365、368页。
    (32)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一六《张抚干》,第322页。
    (33)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广南人多北于瘴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页。
    (34)洪迈:《夷坚志·支丁》卷三《李氏红蛇》,第986页。
    (35)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二七〇九,太史章:《朱将军庙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251页,引《同治湖州府志》卷五三《朱将军庙记》。
    (36)洪迈:《夷坚志·三志壬》卷三《沈承务紫姑》,第1486页。
    (37)苏轼:《苏轼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912—913页。
    (38)(74)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56、3028页。
    (39)谢良佐:《上蔡语录》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74页。
    (40)陈淳:《北溪字义》,中华书局,1983年,第56页。
    (41)洪迈:《夷坚志·三志辛》卷一〇《蓬莱紫霞真人》,第1463页。
    (42)洪迈:《夷坚志·三志辛》卷二《彭师鬼孽》,第1399页。
    (43)恩斯特·卡西尔著,黄龙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61页。
    (44)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第116页。
    (45)蔡绦:《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第43页。
    (46)刘爚:《云庄集》卷五《赠相字郭道人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98页。
    (47)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79页。
    (48)黄永纶、杨锡龄等纂修:《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六《方伎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第2108页。
    (49)邹浩:《道乡集》卷二七《送陈忠厚秀才还姑苏叙》,《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10页。
    (50)张邦炜:《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05页。
    (51)洪迈:《夷坚志·支甲》卷一〇《蒋坚食牛》,第788页。
    (52)刘辰翁:《刘辰翁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7页。
    (53)王庭珪:《卢溪集》卷三六《送刘得升序》,卷三七《增饶子序》《送卜者吴唐佐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68、269、271页。
    (54)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三《邵南神术》,第25页。
    (55)洪迈:《夷坚志·丁志》卷一《王浪仙》,第538页。
    (56)洪迈:《夷坚志·三志辛》卷五《梅溪子》,第1421页。
    (57)洪迈:《夷坚志·丙志》卷一八《张风子》,第513页。
    (58)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5页。
    (59)章炳文:《搜神秘览》,“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42页。
    (60)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三《狄偁卦影》,第109页。
    (61)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一四《常州解元》,第301页。
    (62)洪迈:《夷坚志·支丁》卷七《丁湜科名》,第1026页。
    (63)洪迈:《夷坚志·支丁》卷五《夏巨源》,第1003页。
    (64)杨晓红:《宋代占卜与宋代社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69)程民生:《论宋代神祠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2期。
    (70)蔡戡:《定斋集》卷一《荐鄂州通判刘清之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68页。
    (73)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中华书局,1990年,第7877页。
    (75)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2009年,第1098页。
    (76)(85)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页。
    (78)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4年,第249—258页。
    (79)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17年,第38页。
    (80)强至:《祠部集》卷二《苦雨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5页。
    (83)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86—387页。
    (84)刘敞:《公是集》卷三八《重黎绝地天通论》,《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2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