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信息产品与平台经济中的非雇佣剥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formation Commodities and the Non-employment Exploitation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 作者:刘皓琰
  • 英文作者:Liu Haoyan;
  • 关键词:数字劳动 ; 信息产品 ; 平台经济 ; 非雇佣剥削
  • 中文刊名:STUD
  • 英文刊名:Studies on Marxism
  • 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25
  • 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世纪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状况研究”(17YJA710024)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TUD201903008
  • 页数:10
  • CN:03
  • ISSN:11-3591/A
  • 分类号:69-77+162
摘要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并催生了信息产品的出现。信息产品的价值来源是数字劳动,数字劳动具备生产性劳动的特征,其价值量也同样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信息产品可以被划分为最终产品和流通工具两种形式,它们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信息产品的占有和利用,平台经济中的价值剥削已经突破了雇佣劳动制度的范畴,剥削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更多的普通用户作为免费劳工被纳入资本的剥削体系之中。在这种局面下,网络平台也应当成为数字劳工反抗资本剥削的重要工具。
        Advances i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economy and spawned the emergence of massive information commodities. The value source of information goods is digital labor,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ve labor,and its value is also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ly necessary labor time. Information commod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s, the final product and the circulation tool, which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Through the possess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dities,the exploitation of value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has broken through the scope of the wage labor system,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exploitation have been further enhanced,and more ordinary user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capital exploitation system as free labor. In this situation,the network platform should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digital workers to resist capital exploitation.
引文
[1]梁玉秋:《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问题探讨——深化马克思关于劳动问题的认识之二》,《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3期。
    [2] [意]安东尼奥·内格里、[美]迈克尔·哈特:《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邹富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物质商品价值及其实现的理论探讨———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问世150周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4] 邱海平、赵敏:《受众劳动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4期。
    [5] Christian Fuchs,Reading Marx in the Information Age: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 on Capital,Volume 1,New York:Routledge,2016.
    (1)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Multitude:War 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mpire,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4,p.108.
    (2)参见李春建:《对安东尼奥·内格里“非物质劳动”概念的学术考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3)参见刘皓琰、李明:《网络生产力下经济模式的劳动关系变化探析》,《经济学家》2017年第12期。
    (4)[英]肖恩·赛耶斯:《现代工业社会的劳动——围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考察》,周嘉昕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2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2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
    (8)赵培兴:《创新劳动价值论——论超常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4页。
    (9)参见季正松:《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家》2005年第2期。
    (10)必须明确,这里的“再生产”是指信息创制的脑力劳动过程,而非信息产品的复制过程。
    (11)Harry Cleaver,“the Inversion of Class Perspective in Marxian Theory:From Valorisation to Self-valorization”,in Werner Bonefeld,Richard Gunn and Kosmos Psychopedis(eds.),Open Marxism,Vol.2,London:Pluto,1992.
    (12)Tiziana Terranova,“Free Labour: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Social Text,Vol.18,No.2,2000.
    (13)产消者(Prosumer),又称“产消合一者”,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产消合一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生产者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的现象,第二种是指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相融合的现象。
    (14)Dallas Walker Smythe,“Communications:Blindspot of Western Marxism”,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Vol.1,No.3,1977.
    (15)参见胡松:《关于商业广告费用的定性分析》,《北京商学院学报》1990年第s1期。
    (16)参见[瑞典]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加]文森特·莫斯可:《马克思归来》,传播驿站工作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47页。
    (17)参见吴鼎铭、石义彬:《社交媒体“Feed广告”与网络受众的四重商品化》,《现代传播》2015年第6期。
    (18)Christian Fuchs,Digital Labor and Karl Marx,New York:Routledge,2014,pp.247-280.
    (19)参见[德]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顺、吴纪先译,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第281-290页。
    (20)参见王彬彬、李晓燕:《大数据、平台经济与市场竞争——构建信息时代计划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