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影《狗十三》的意象表达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贾晶
  • 关键词:《狗十三》 ; 意象 ; 成长
  • 中文刊名:DYLX
  • 英文刊名:Movie Literature
  • 机构: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3
  • 出版单位:电影文学
  • 年:2019
  • 期:No.727
  •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剧的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YBA077)
  • 语种:中文;
  • 页:DYLX201910020
  • 页数:3
  • CN:10
  • ISSN:22-1090/I
  • 分类号:68-70
摘要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大银幕作品。影片主要围绕父亲送给李玩的宠物狗"爱因斯坦"展开,十三岁的李玩因为"爱因斯坦"的走失事件得到了"要听大人话"的教训,随后开启了痛苦但又无奈的成长之路。本文从电影"意象"入手,分析《狗十三》中出现的"爱因斯坦"、牛奶、酒桌等意象,探究影片在表面较为平静的情节链条之下隐藏的关于"成长之痛"的巨大力量,以表现出曹保平电影一贯的"命运困境中的个体挣扎"的主题。
        
引文
[1]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6.
    [2][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9.
    [3]曹保平,吴冠平,冯锦芳,皇甫宜川,张雨蒙.狗十三[J].当代电影,2014(04):50.
    [4]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安宾齐.玩转酒桌[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02):86.
    [6]张娇娇.曹保平电影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7]马聪敏.一场“制造受规训的人”的视觉景观———论《狗十三》中的主体性消弭及其电影性表达[J].当代电影,2019(01):28-32,181.
    [8]金晨晨.简析曹保平电影中的姓名意象———以《光荣的愤怒》与《烈日灼心》为例[J].视听,2018(11):80-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