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专利侵权的合法来源抗辩——孙俊义与郑宁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案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Defense of Legal Source to Patent Infringement
  • 作者:管荣齐
  • 英文作者:GUAN Rongqi;Tianjin University;
  • 关键词:合法来源 ; 专利侵权 ; 抗辩
  • 英文关键词:legal source;;patent infringement;;defense
  • 中文刊名:FMYZ
  • 英文刊名:China Invention & Patent
  • 机构:天津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7-16
  • 出版单位:中国发明与专利
  • 年:2019
  • 期:v.16;No.18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院审查专利有效性的制度设计”(项目编号:19BFX159);;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TJFX18-004);;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知识产权优先保护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ZLZXZF001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MYZ201907022
  • 页数:5
  • CN:07
  • ISSN:11-5124/T
  • 分类号:119-123
摘要
被诉侵权人主张合法来源抗辩必须具备法定条件,专利权人最易获得也最为有效的对抗方式是,在起诉前向被诉侵权人送达侵权警告(通知)函,以证明被诉侵权人主观上知道其行为已经构成专利侵权。侵权警告(通知)函必须记载和/或附加充分必要信息且在起诉前送达,否则,专利权人不能阻止被诉侵权人的合法来源抗辩成立,而只能向专利侵权产品的制造商即专利侵权源头主张损害赔偿。
        The accused infringer must have statutory conditions for his defense of legal source.The most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 way for the patentee to fight against the defense is to send the infringement warning(notice)letter to the accused infringer before the prosecution,which proves that the accused infringer subjectively knows his patent infringement.The infringement warning((notice)letter must record and/or attach sufficient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had been sent to the accused infringer before the prosecution.Otherwise,the patentee can not prevent the defense of legal source from establishing,but can claim damages to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patent infringing products who is the sourc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引文
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4)民申字第1036号。
    2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3)辽民三终字第79号。
    3同1。
    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第11条、第69条。
    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第70条。
    6同1。
    7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16),第25条。
    8参见丁文严:“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合法来源抗辩的构成要件”,载《知识产权》2017年第12期。
    9参见陶冠东:“专利侵权纠纷中销售者合法来源抗辩的司法认定”,载《电子知识产权》2017年第4期。
    10参见陶凯元:《中国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评注(第7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129-134页。
    11参见姚建军:“销售商合法来源抗辩的成立要件”,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20期。
    12参见祝建军:“专利法中合法来源抗辩制度的司法运用”,载《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6期。
    13李明德:“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载《知识产权》2016年第5期。
    14参见管荣齐、李明德:“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改革研究”,载《学术论坛》201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