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子文件与证据法学中相关概念的比较及其演化脉络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Comparison and Evolu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and Related Concepts of Evidence Law
  • 作者:许晓彤 ; 肖秋会
  • 英文作者:XU Xiaotong;XIAO Qiuhui;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 关键词:电子文件 ; 证据法学 ; 电子证据 ; 电子数据
  • 英文关键词:Electronic records;;Evidence law;;Electronic records;;Electronic data
  • 中文刊名:DAXT
  • 英文刊名:Archives Science Bulletin
  • 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18
  • 出版单位:档案学通讯
  • 年:2019
  • 期:No.246
  • 语种:中文;
  • 页:DAXT201902004
  • 页数:6
  • CN:02
  • ISSN:11-1450/G2
  • 分类号:25-30
摘要
从形成技术、载体介质、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对电子文件与视听资料、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数字证据、电子数据等证据法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辨析。进而对档案学与证据法学中对应概念的演化脉络进行对照研究与规律总结,发现概念演化中的技术元素逐渐突出,概念间联系紧密并不断融合与分化。
        This paper discriminates the concepts of electronic records with audio-visual material,computer evidence,electronic evidence,digital evidence and electronic data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medium and form.The authors compare and conclude the rules on concept evolution of archival science and evidence law.It is found that the technical elements are obv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and the concepts keep fusing and differentiating with tight link.
引文
[1]刘品新.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9.
    [2]戴维·比尔曼.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永生.由“此”未必能及“彼”---电子文件应具有独立证据地位[J].中国档案,2003(12):38-39.
    [4]陈永生,傅薇.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研究的相关概念分析[J].山西档案,2004(6):19-21.
    [5]徐振杰.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价值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6]金霞.中外电子文件证据研究及启示[J].机电兵船档案,2002(6):22-24.
    [7]陈勇,张文茜.论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效力[J].陕西档案,2013(1):11-13.
    [8]张秀丽.基于电子证据认证视角下的电子文件管理[J].中国档案,2010(8):32-34.
    [9]肖秋会,段斌斌.我国电子文件证据地位及效力立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1):58-65.
    [10]程菲.从证据审查判断的视角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保障[J].蚌埠学院学报,2014(4):162-164.
    [11][34]刘越男,李静雅.电子数据、电子文件相关概念的比较与对接[J].档案学研究,2017(S1):92-99.
    [1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92.
    [13]肖秋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
    [14]于丽娟.机读档案与电子文件辨析[J].档案与建设,1998(5):14-15.
    [15]冯惠玲.认识电子文件《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摘要之一[J].档案学通讯,1998(1):44-48.
    [16]王健.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要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0.
    [17]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8]国家档案局.DA/T 58-2014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S].2015.
    [19]蒋平,杨莉莉.电子证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45.
    [20][21][29]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M].5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2]张涵.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23]柯昌信.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J].中国法学,1996(5):86-91.
    [24]于海防,姜沣格.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J].法律科学,2002(5):104-115.
    [25]郝毓芳.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的关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5):76-79.
    [26]沈木珠.论电子证据问题[J].法学杂志,2001(4):16-19.
    [27]冯惠玲,刘越男.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4.
    [28][31]杜志淳,廖根为.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概念比较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1(4):64-68.
    [30]于海防,姜沣格.数字证据对我国民事证据体系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86-92.
    [32][36]熊志海.网络证据收集与保全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2-23.
    [33]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8-29.
    [35]戴莹.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3):73-77.
    [37]龙卫球,裴炜.电子证据概念与审查认定规则的构建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39-48.
    [38]钱毅.技术变迁环境下档案对象管理空间演化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8(2):10-14.
    [39]冯惠玲,刘越男,马林青.文件管理的数字转型:关键要素识别与推进策略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7(3):4-11.
    [40]唐小林.音像档案与电子文件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3(14):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