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经济波动分解及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Decomposition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作者:陈双莲 ; 李正辉
  • 英文作者:CHEN Shuang-lian;LI Zheng-hui;
  • 关键词:EMD ; 波动特征 ; 逐步回归法 ; 驱动机制
  • 英文关键词:EMD;;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driving mechanism
  • 中文刊名:QSXK
  • 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 机构: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求是学刊
  • 年:2018
  • 期:v.45;No.245
  • 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7LY49)
  • 语种:中文;
  • 页:QSXK201804008
  • 页数:9
  • CN:04
  • ISSN:23-1070/C
  • 分类号:64-72
摘要
为了对中国经济波动及其经济增长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先对1993—2016年的GDP增长率进行经验模态分析方法的分解,得出包含所有GDP增长波动特征的4个具有不同频率尺度的本征模态和1个平稳的残差项。然后根据波动周期特征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分别对其进行统计识别与经济解释,发现EMD在分解GDP增长率波动信息特征上具有有效性,同时分解重构后不同周期的中国经济波动均带有明显的经济意义。最后分别对各周期波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而研究其不同周期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主要为区制转换。
        In order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fluctuation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first decomposes GDP growth rate from 1993 to 2016 through the empirical mod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obtains four eigenmod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scales and one stable residual term containing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DP growth fluctuation. With recombin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ctuation cycle, after statistical identification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EMD was effective in decomposing the fluctuation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DP growth rate. Meanwhile,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s of China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esent obvious economic significance. Finally,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ach cycle fluctu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economic growth in different cyc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mainly regime switching.
引文
[1]涂巍、王治国、邹恒甫:《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载《统计研究》2015年第4期.
    [2]张学功、李楠楠:《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及经济增长持续性非对称性研究》,载《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2期.
    [3]姜永玲、张婧屹、史占中:《中国产业结构分布与经济波动》,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1期.
    [4]彭冲、李春风、李玉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5]S H Law,N Singh.“Does too much Finance Harm Economic Growth?”,in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4,41(4):36-44.
    [6]鄢莉莉、王一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载《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7]陈乐一、李良、杨云:《金融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经纬》2016年第1期.
    [8]李猛、沈坤荣:《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
    [9]薛立国、杜亚斌、张润驰、徐源浩:《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分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10期.
    [10]陈利锋:《金融冲击、企业生存状况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考察》,载《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11]杨灿明、詹新宇:《中国宏观税负政策偏向的经济波动效应》,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12]A Aisen,F J Veiga.“How does Political Instability Affect Economic Growth?”,i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3,29(3):151-167.
    [13]U Panizza,A F Presbitero.“Public Debt and Economic Growth:Is There a Causal Effect?”in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4,41(4):21-41.
    [14]杨俊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15]朱小会、陆远权:《产能过剩、价格扭曲与经济波动——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载《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1期.
    [16]严成樑、沈超:《转型时期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市场化水平视角》,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
    [17]梅冬州、王子健、雷文妮:《党代会召开、监察力度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载《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18]王宇鹏,赵庆明:《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来自世界214个国家的经验证据》,载《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2期.
    [19]J D Hamilton.“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in Econometrica,1989,57(2):357-384.
    [20]LL.Pasinett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Atheoretical Essay on the Dynamic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Cambri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