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建国7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volution Trend and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0 Years Ago
  • 作者:袁小慧 ; 范金
  • 英文作者:Yuan Xiaohui;Fan Jin;
  • 关键词:TFP ; 演化趋势 ; 要素构成 ; 因素分解
  • 英文关键词:TFP;;evolution trend;;factor composition;;influencing factors
  • 中文刊名:NJSH
  • 英文刊名: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经济发展质量研究中心;江苏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南京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8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化趋势与对策研究”(14AZD0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业增加值率的转型动态研究与政策模拟: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71373106);;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苏南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促进机制研究”(BR2018060)、“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研究”(BR201902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NJSH201907002
  • 页数:12
  • CN:07
  • ISSN:32-1302/C
  • 分类号:12-23
摘要
本文在对建国7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测算基础上,将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演变历程相结合,探寻东中西部不同地区TFP变动的阶段性演化趋势,并从要素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结构分解。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相比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TFP增长率的波动更为稳定;第二,TFP增长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特征以及前低后高的动态演化特征;第三,中国经济增长中不断显著的投资驱动特征在改革开放Ⅳ阶段明显减弱,创新驱动特征开始逐步显现;第四,东部地区受人口红利消失影响较为明显;第五,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提高是推动东部和中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则是推动西部地区TFP增长的唯一动力。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chang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0 years ago,this paper combine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policy,explores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TFP chang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conducts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factor compos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compared with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the fluctuation of TFP growth rate is more stabl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econdly,the TFP growth rat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with high east and low west 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er low and high after; Thirdly,th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vestment-drive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weakened during period IV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drive have gradually emerged; Fourthly,the eastern region is more affect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Fifthly,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y increased progress is the main factor promoting the TFP growth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whil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only driving force behind TFP growth in the western region.
引文
[1]Charnes A.,Cooper,W.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2]Hildreth,C.,Houck J.P.,Some Estimators for a Model with Random Coefficients,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8(63):584-595.
    [3]Jorgenson D.W.,Griliches Z.,The Explana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7(7):249-280.
    [4]Solow,R.K.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Review of Economic Review,1957(39):312-320.
    [5]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6]李平、王宏伟、张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China Economist》2018年第1期。
    [7]李云鹤、李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创新的演变与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期。
    [8]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第9期。
    [9]沈坤荣:《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1期。
    [10]舒元:《中国经济增长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12]徐现祥、舒元:《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统计研究》2009年第7期。
    [13]姚战琪:《生产率增长与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国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4]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15]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2期。
    [16]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17]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18]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9]任若恩、孙琳琳:《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3期。
    (1)本文建国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是直至1952年8月才成立国家统计局,因此,对于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官方统计均从1952年开始的。同时,限于最新数据可获取性限制,本文对建国7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52-2017年期间。
    (3)汪同三:《目前中国经济最需要克服的短板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80602/4463809.shtml。
    (4)参见郭庆旺、贾俊雪(2005)。
    (5)https://www.rug.nl/ggdc/productivity/pw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