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赔礼道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及其限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pplic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Apology in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 作者:阙占文
  • 英文作者:Que Zhanwen;
  • 关键词:赔礼道歉 ; 当然化 ; 表达自由 ; 比例原则
  • 英文关键词:Apology;;Application;;Freedom of Expression;;Proportionality Test
  • 中文刊名:ZFLT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1
  • 出版单位:政法论坛
  • 年:2019
  • 期:v.37;No.208
  •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GD17CFX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18wkpy1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FLT201904011
  • 页数:10
  • CN:04
  • ISSN:11-5608/D
  • 分类号:122-131
摘要
我国民事立法把赔礼道歉限定于人身权益中的精神损害,司法实践中往往附加侵权行为对社会评价的影响为要件。为了发挥民事公益诉讼的威慑与教育等功能,司法者通过诠释公共利益的精神属性,将赔礼道歉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对比私益诉讼中赔礼道歉司法适用的限制主义,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以精神利益受损为适用赔礼道歉的构成要件,普遍支持原告的赔礼道歉请求。民事公益诉讼中赔礼道歉请求的当然化,使得赔礼道歉在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中呈现出不同的构成要件,有损规范体系的自洽。在刑事判决后提出赔礼道歉请求,对威慑、教育的目标并无助益。鉴于赔礼道歉与不表意自由的冲突,赔礼道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司法适用应坚持比例原则,整体考虑法律规范的保护法益、加害者的主观意图、损害后果和其他救济方式的可获得性。
        Court-ordered apologies are often restricted to instances where victim suffered spiritual injury due to the infringe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the case of private tort lawsuits,the apology order was usually subject to additional restriction of the damage on reputati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deterring and educating in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the court interpreted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of public interest and introduced the apology into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urt's reluctance in private tort cases,almost all of the apology order sought by plaintiff in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re granted by court.Consequently,the elements of apology in separate litigation are inconsistent. Further,the apology order often failed to serve the deterrence and educative aim after the offender received criminal punishment. In view of the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apology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an proportionality test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when apology is a suitable legal remedy in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consider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ed by statute,the intent of wrongdoer,the damage and availability of other remedies.
引文
[1]葛云松:“民法上的赔礼道歉责任及其强制执行”,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2]郑学林、林文学、王展飞:“《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和适用”,载《人民司法》2015年第5期。
    [3]葛云松:“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适用”,载《法学》2013年第5期。
    [4]王立峰:“民事赔礼道歉的哲学分析”,载《判解研究》2005年第2期。
    [5][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6][美]阿伦·拉扎尔:《道歉》,王绍祥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7]程新文等:“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2016年第7期。
    [8]杜万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0]韩大元:“韩国宪法法院关于赔礼道歉广告处分行为违宪的判决”,载《判解研究》2002年第1辑。
    [11]吴小兵:“赔礼道歉的合理性研究”,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6期。
    [12]郝维华:“加拿大-中国道歉法的比较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13]张红:“不表意自由与人格权保护:以赔礼道歉民事责任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14]朱虎:“侵权法中的法益区分保护:思想与技术”,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5期。
    [15]程啸:《侵权责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16]史玉成:“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之重构———环境法的法权结构论”,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5期。
    [17]魏振瀛主编:《民法》(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参见张红:“不表意自由与人格权保护:以赔礼道歉民事责任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葛云松:“民法上的赔礼道歉责任及其强制执行”,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郝维华:“加拿大-中国道歉法的比较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黄忠:“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满洪杰:“医疗道歉法与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美国经验与中国进路”,载《当代法学》2017年第6期;范纪强:“‘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司法困境及其破解”,载《中国应用法学》2018年第3期。
    (2)参见万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探析”,载2014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报》第008版;张辉:“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承担方式”,载《法学论坛》2014年第6期;唐芒花:“赔礼道歉在环境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适用”,载《学术论坛》2016年第8期;陈学敏:“环境侵权诉讼应慎用赔礼道歉责任承担方式”,载《环境经济》2017年第12期。
    (1)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法发[2014]11号)中指出,人民法院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根据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这份意见并没有把赔礼道歉列为公益诉讼的责任方式。
    (2)统计过程中,一审、二审统计为一个案件,且以二审裁判为最终依据。不同原告对于同一被告同一侵权行为的系列案件在裁判说理和判决结果上相同,也统计为一个案件。
    (3)该案中,法院指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请求法院责令被告人赔礼道歉,因赔礼道歉适用于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的人格权、精神损害等,故对该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余桂、杨新龙非法采矿一审刑事判决书,(2018)湘0681刑初143号。
    (4)参见黄忠:“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张红:“不表意自由与人格权保护:以赔礼道歉民事责任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5)参见吴小兵:“赔礼道歉的合理性研究”,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6期;郝维华:“加拿大-中国道歉法的比较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姚辉、段睿:“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6)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对“赔礼道歉请求支持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其所抽样的91件审结的二审民事案件中(均有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仅有17件案件的赔礼道歉诉讼请求在一、二审中均被支持。姚辉、段睿:“‘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但是范纪强法官认为,不同的纠纷赔礼道歉支持率迥异,既存在较为一致的裁判倾向,又存在类案不同判的差异性处理。见范纪强:“‘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司法困境及其破解”,载《中国应用法学》2018年第3期。
    (1)如肖克拉提·亚生、苏来提·艾孜木产品责任纠纷,(2018)新01民初290号民事判决书。
    (2)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诉陈等与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案,(2017)粤01民初445号民事判决书。
    (3)Brent T White,Say You’re Sorry:Court-Ordered Apologies as a Civil Right Remedies,91 Cornell Law Review(2006);[美]阿伦.拉扎尔著:《道歉》,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王绍祥译,第58页。
    (4)John O’Neill,The price of an apology:Justice,compensation and Recufication,41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043(2017).
    (5)在制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时,要不要加入“赔礼道歉”存在很大争议,支持者认为,《解释》中写入“赔礼道歉”十分人性化,对公众的情感也是个安慰。见周辰:最高法出台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专家称为原告减负是亮点,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1908,最后访问日期:2019-05-08。
    (6)如张汉林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8)苏0621刑初163号;潘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审刑事判决书,(2018)鲁1403刑初76号;李健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018)川18刑初24号。
    (1)Jayne W.Barnard,Reintegrative Shaming in Corporate Sentencing,72 S.CAL.L.REv.966(1999);Stephen P.Garvey,Can Shaming Punishments Educate,65 U.CHI L.REv.786(1998).
    (2)Ben Gillbert,Corporate apology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56 J Risk Uncertain 51(2018).
    (3)重庆市人民政府等诉重庆藏金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2017)渝01民初773号民事判决书。
    (4)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与史伟清、洪少文纠纷案,(2017)粤01民初386号民事判决书。
    (5)Daniel W.Shuman,The role of apology in Tort Law,83 Judicature 180(2000).
    (6)See Deborah L.Levi.,The Role of Apology in Mediation,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vol.72,1997.Daniel W.Shuman,The role of apology in Tort Law,83 Judicature 180(2000).
    (1)如公益诉讼人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与姜桂玲侵权责任纠纷案,(2017)吉01民初191号民事判决书。刘士海、梁龙兴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8)苏1311刑初367号;肖慈军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8)藏0402刑初54号。
    (2)Kleefeld J.C.Thinking Like a Human:British Columbia’s Apology Act,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aw Review,40(2):2007.
    (3)Nicola Brutti,Legal Narratives and Compensation Trends in Tort Law:The Case of Public Apology,European Business Law Review 2013.
    (4)Robyn Carroll,Beyond Compensation:Apology as a Private Law Remedy in Jeff Berryman and Rick Bigwood(eds),The Law of Remedies:New Direction in the Common Law,Irwin Law,2010 at 342.
    (5)这些法律适用的道歉范围不同。有的排除部分道歉,即表达同情的陈述;有的排除完全道歉,即表达同情和过错的陈述。
    (6)Ilhyung Lee,The Law and Culture of the Apology in Korean Dispute Settlement(With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Mind),27 Mich.J.Int’l L.1(2005).
    (1)Jan Hallebeek&Andrea Zwart-Hink,Claiming apologies:a revival of amende?honorable?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5:2(2017).
    (2)Andrea,Zwart-Hink,Arno Akkermans and Killiaan van Wees,Compelled apologies as a legal remedy:Some thoughts from a civil law jurisdiction,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Law Review,Vol.38,No.1,2014.
    (3)沈德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3页;陈甦主编:《民法总则评注》(下册),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2页;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81页;王利明主编:《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761页;魏振瀛主编:《民法》(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97页;张新宝:《侵权责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4)《民法总则》第179条把赔礼道歉列为民事责任形式之一。2018年《民法典各分篇》(征求意见稿)第778条规定,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5)《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国家机关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6)见郑娃等诉海口长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相邻损害纠纷案,(2003)秀民一初字401号民事判决书。康燕宾等诉董凤春相邻污染侵害纠纷案,(2014)西民初字第04040号民事判决书。
    (7)陆耀东诉永达公司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5期;吴昌尤等与成都铁路局环境污染纠纷案,(2009)渝五中法民终字第2406号民事判决书。李某某与广西盛某混凝土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2012)南市民一终字第176号民事判决书。
    (8)沈菊芳与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溧阳中材环保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2018)苏04民终221号。陈琴娣与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溧阳中材环保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2018)苏04民终227号民事判决书。
    (9)《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6月3日施行。
    (1)如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检察院与周克召侵害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纠纷案,(2016)鄂03民初118号民事判决书;富荣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8)辽0103刑初1171号;闫武侵权责任纠纷案,(2018)内04民初95号民事判决书;沈某、束某生产、销售假药案,(2018)苏0982刑初242号。黎业群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一审刑事判决书,(2018)皖0602刑初73号;肖克拉提·亚生、苏来提·艾孜木产品责任案,(2018)新01民初290号民事判决书;张西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8)皖1002刑初211号。
    (2)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0号:洪福远、邓春香诉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3)冯某甲污染环境案,(2015)穗南法刑初字第43号刑事判决书;唐某某污染环境案,(2017)皖0225刑初473号刑事判决书;王某煜、蒋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2018)鄂2826刑初33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袁文学、梁玉如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2018)粤0705刑初375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1)Nick Smith,Against Court-ordered apology,New Criminal Law Review: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Vol.16,No.1(Winter 2013).
    (2)Gijs van Dijck.The Ordered Apology,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2017).
    (3)See eg,Handyside v The United Kingdom,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Application No 5493/72,7 December 1976,48-50.
    (4)District Court of’s-Hertogenbosch 5 September 2008,ECLI:NL:RBSHE:2008:BF3693.
    (1)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0号,洪福远、邓春香诉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