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苏雪林1936年日记中的鲁迅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mage of Lu Xun in the 1936's Diary of Su Xuelin
  • 作者:戚慧
  • 英文作者:Qi Hui;
  • 关键词:苏雪 ; 日记 ; 1936年 ; 鲁迅
  • 中文刊名:ZXZ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
  • 机构:武汉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8-08-18
  • 出版单位:现代中文学刊
  • 年:2018
  • 期:No.55
  • 语种:中文;
  • 页:ZXZD201804009
  • 页数:12
  • CN:04
  • ISSN:31-2026/G4
  • 分类号:85-96
摘要
日记作为一种个人化、私密性文类,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史料价值,为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苏雪林1936年日记详细记载了她这一年中的教学、研究、阅读、写作、交游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真实记录了鲁迅逝世后她的内心状态和一系列"反鲁"文章的写作过程,弥补了其早期"反鲁"资料的缺乏。
        
引文
1苏雪林1934年日记由王娜首次披露,见《苏雪林一九三四年日记研究》(《长江学术》2009年第1、2期)。沈晖在《苏雪林年谱长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年)中摘录了1934年、1936年日记部分内容。
    2 1月10日,“补日记四篇”。1月15日,“补二日日记”。5月16日,“补日记三篇”。5月25日,“补日记三篇”。7月21日,“补七日日记”。8月17日,“补六天日记”。8月12日,“下午补一星期以来之日记”。9月10日,“补六天日记”。9月22日,“补日记三篇”。11月30日,“补五天日记”。本文所引文字,凡未注明出处者,均来源于苏雪林1936年日记稿本。
    3 6月25日,“陈通伯先生请余下学期将中国文学史讲义编完,又通知余下学期升为教授。余谓不愿为教授,愿长为讲师,盖自惴学历、学问两不胜任,故也”。6月29日,“单幢屋子关起门来,自成一家,且有阁楼一间,藏煤室一间,虽然比双幢少房一间,而实际上较双幢更为实用,至一楼一底,冬夏成宜,优点更不待论。余本来羡慕单幢,今日总算如愿以偿”。
    4苏雪林:《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台北:三民书店,1991年,第114页。
    5春雷女士:《几个女教育家的速写像》,上海《生活》周刊1930年3月9日第5卷第13期。
    6苏雪林:《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汉口《奔涛》半月刊1937年3月16日第1卷第2期。
    7苏雪林:《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第96页。
    8雪林女士:《楚辞九歌与中国古代河神祭典的关系》,上海《现代评论》周刊1928年11月4日第8卷第204期。《楚辞九歌与中国古代河神祭典的关系》(二)、(三)连载于上海《现代评论》周刊1928年11月11日、12月22日第8卷第205期、206-208合期。第206-208合期上还刊载了苏雪林《文以载道的问题》。
    9鲁迅:《日记十七》,《鲁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18页。
    10《语丝》自1927年12月17日第4卷第1期到1929年1月7日第4卷第52期,由鲁迅编辑。在鲁迅主持期间,苏雪林在《语丝》上发表散文《我们的秋天》,载1927年12月24日、31日第4卷第2期、第3期,署名绿漪。第3期还刊登了苏雪林著作《李义山的恋爱事迹考》出版广告。
    11鲁迅藏书中,有苏雪林散文集《绿天》两本,其中一本扉页上题签“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并钤“绿漪”朱红印章。此题签本为毛边本,未裁开。另一本也是毛边本,已裁开。
    12苏雪林:《论鲁迅的杂感文》,武昌《文艺》月刊1937年3月15日第4卷第3期。
    13苏雪林:《<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天津《国闻周报》1934年11月5日第11卷第44期。
    14苏雪林:《新文学研究》,国立武汉大学1934年印行(印字第15号),第150-157页。
    15苏雪林对鲁迅小说的推崇,在小品文《烦闷的时候》(上海《真美善》月刊1929年1月1日一周年纪念号外“女作家号”)中可见一斑。此文开篇写道:“不知为什么缘故,这几年来写信给朋友,报告近况时,总有这样一句话:'我近来只是烦闷,烦闷恰似大毒蛇缠住我的灵魂……'这句话的出典好像是在鲁迅先生《呐喊》的序文里,我很爱引用。因为我觉得烦闷是带着非常的魔性的,它来不知是从何处来,缠住人之后,再也摆脱不了,正似印度森林里的被人视为神圣而又妖异的大毒蛇!”苏雪林很喜欢鲁迅这句话,因而多次引用。
    16苏雪林:《新文学研究》,第115页。
    17同上,第116页。
    18同上,第117页。
    19苏雪林:《论鲁迅的杂感文》,武昌《文艺》月刊1937年3月15日第4卷第3期。
    20 10月6日,“下课即回家改作文簿,本期作文簿仅十五本,学生所作文笔大都平庸,惟姚生笔较犀利,虽不及去年之程彦况,亦可谓庸中佼佼者,持思想近于左倾,余加眉批甚多,于其思想殊多矫正,恐于事无益,反惹其反感也”。
    21 10月15日,“批学生朱九思作文,朱生对我有误会,将我大骂一场,可笑之至”。
    22指的是蔡元培名列鲁迅治丧委员会。据1936年10月19日上海《大晚报》治丧委员会名单:马相伯、宋庆龄、内山完造、沈钧儒、茅盾、史沫特莱、曹靖华和胡愈之等人。后名单有变化,但蔡元培始终名列其上。
    23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卷,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第535-557页。
    24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卷,第547-548页。
    25同上,第548-549页。
    26苏雪林:《与胡适之先生论当前文化动态书》,武汉《奔涛》1937年3月1日第1期。
    27未名、鲁迅:《通信》,北京《莽原》半月刊1926年6月25日第12期。
    28苏雪林:《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汉口《奔涛》半月刊1937年3月16日第1卷第2期。
    29编者:《编辑后记》,武汉《奔涛》半月刊1937年3月16日第1卷第2期。
    30在《我论鲁迅·自序》中,苏雪林自称:“《说妒》《理水与出关》《富贵神仙》三篇是故意模仿鲁迅笔调而写的杂感体裁,虽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虎贲中郎,面目也颇相似。《论偶像》《论诬蔑》《论是非》三篇也有鲁文的气息。”苏雪林1936年日记并未记载《富贵神仙》的写作情况。
    31苏雪林:《<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天津《国闻周报》1934年11月5日第11卷第44期。
    32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卷,第548页。
    33同上,第551页。
    34《作家书简手迹》,香港:名家出版社,1980年,第116-118页。此信只标明月日,不知年份,也无抬头。据苏雪林1936年日记和信的内容可知,此信系其于1936年12月12日写给陶亢德。张泽贤在《民国书信版本经眼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中认为“从信中所述内容推算,时间当在1937年之后”,有误。
    35苏雪林:《说妒》,上海《宇宙风》半月刊1937年1月16日第33期。
    36苏雪林:《我论鲁迅》,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77页。
    37编者:《编辑后记》,南京《文艺月刊》1937年3月1日第10卷第3期。
    38苏雪林:《眼泪的海》,台北:文星书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第59页。
    39苏雪林:《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武昌《文艺》1937年1月15日第4卷第1期“民族文艺专号”,又载南京《文藻月刊》1937年3月第1卷第3期。
    40杜芳:《对于本刊的希望》,《武汉日报·鹦鹉洲》1937年1月12日第2231号。后收入《我论鲁迅》,改题《对<武汉日报>副刊的建议》。
    41苏雪林:《我论鲁迅》,第46-48页。
    42李何林:《谈谈苏雪林女士论鲁迅——<鲁迅打落水狗,我却要打死狗>》,《北平新报》1937年4月9日。
    43洪星:《苏雪林的鲁迅论》,《北平新报》1937年4月11日。
    44郭沫若:《借问胡适——由当前的文化动态说到儒家》,上海《中华公论》月刊1937年7月20日创刊号。
    45唐弢:《美学家的两面——文苑闲话之六》,上海《中流》半月刊1937年6月20日第2卷第7期。唐弢:《从<且介亭杂文>论鲁迅》,上海《生活学校》半月刊1937年8月10日第1卷第7期。
    46苏雪林:《苏雪林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47苏雪林:《记袁昌英女士》,上海《宇宙风》半月刊1937年3月1日第36期。
    48苏雪林:《凌叔华的<花之寺>与<女人>》,北平《新北辰》1936年5月15日第2卷第5期。
    49苏雪林:《自序》,《我论鲁迅》,第6页。
    50丁增武:《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