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乡土建筑中可动表皮应用的思路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举措以来,可动表皮开始受到国内建筑师们的关注和探索。它在被动式节能上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可动表皮运用于乡土建筑将会成为一种乡土建筑语言表达的新形式,而乡土建筑所蕴含的地域性、自然性则要求人们在继承乡土建筑特征的基础上对可动表皮进行在地性的应用。
        
引文
[1]吴硕贤,赵越喆.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咨询报告[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4):20-27.
    [2]张群,成辉,梁锐,刘加平.乡村建筑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新建筑,2015(1):28-31.
    [3]高静,刘加平,户拥军.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00-203.
    [4]尚建丽,刘加平.生态建材与可持续发展[J].西安: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71-74.
    [5]许剑峰,李冰,颜婷婷.探究乡土材料的低技术生态应用———以生土材料为例[J].新建筑,2014(4):120-123.
    [6]李钢,李保峰,龚斌.建筑表皮的生态意义[J].新建筑,2008(2):14-19.
    [7]王冬.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新建筑,2008(4):12-19.
    [8]倪静.建筑生态种植表皮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9]周美峰.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思考[J].低碳世界,2016(9):157-158.
    [10]杨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可动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6.
    [11]苗展堂,冯刚,郭娟利.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可变建筑表皮设计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6(4):48-55.
    [12][日]财团法人,都市绿化技术开发机构.屋顶、墙面绿化技术指南[M].谭琦,姜洪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即没有建筑师设计的)、自发的、民间的(即非官方的)、传统的、乡村的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