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五花爨弄与宋杂剧演出体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小涵 ; 徐博一
  • 关键词:五花爨弄 ; 宋杂剧 ; 演出体制
  • 中文刊名:AY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 机构: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博物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17
  • 语种:中文;
  • 页:AYSF201901032
  • 页数:5
  • CN:01
  • ISSN:41-1331/Z
  • 分类号:149-153
摘要
宋杂剧的演出体制,多认为包括"一场两段"与"一场四人或五人",但一场四五人的表演体制与前代的表演形式大有不同。其来源有多种说法。本文认为来自爨人受域外的影响,并又直接影响了北宋末期的杂剧体制。南方爨人的"五花爨弄"是在大秦戏剧角色体制基础上充实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进而献给了宋徽宗,其又糅合了中原的道教文化,进一步完善了北宋的杂剧体制。
        
引文
[1]黎国韬.古剧考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宋)耐得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都城纪胜[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宋)孟元老著,邓子诚注.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黎国韬.先秦至两宋乐官制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5](元末明初)陶宗仪著,王云五编.丛书集成初编·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黄天骥.“爨弄”辨析—兼谈戏曲文化渊源的多元性问题[J].文学遗产,2001,(1).
    [7]段玉明.“五花爨弄”及其意义新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5,(4).
    [8]云南通志[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9](清)冯苏.滇考[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0](明)谢肇淛.滇略[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1]贵州通志[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2](唐)樊绰.蛮书[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3](晋)常璩.华阳国志[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4]张增祺.关于“昆明”与“昆明文化”的若干问题[J].考古与文物,1987,(2).
    [15]鲁刚.爨文化———历史迷雾中的璀璨明珠[M].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6]山雨彤,金奉.爨文化乐舞传承现状简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
    [17]御定佩文韵府[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8](清)田雯.古歡堂集[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19](明)楊慎.升菴集[M/CD],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20]李修生,康保成,黄仕忠等.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
    (1)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认为宋杂剧的演出是“三段式”,即:“‘勾杂剧入场,一场两段’,有时加杂扮,构成三段”。(见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第222页。)“三段说”是不少学者坚持的观点。日本学者青木正二坚持“四段说”,其引《都城纪胜》“杂剧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一段后云:“则杂剧先有艳段,次有正杂剧,而杂扮一段。如从《梦梁录》‘杂剧之后散段’语,则当为散演于正杂剧之后者。若然,则杂剧由‘艳段(一段)——正杂剧(两段)——杂扮(一段)’之四段而成,其后元杂剧之以四折为定形之体例,已萌芽于此。惟其各段所演之内容并不互相连络耳。”(见青木正二《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