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根长测定法在常规水稻种子活力测定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pplication of root l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in seed vigor determination of conventional rice
  • 作者:何龙生 ; 俞兵桥 ; 赵光武 ; 吴鑫宇 ; 李啸天 ; 王建华 ; 贾良权 ; 祁亨年 ; 吴伟
  • 英文作者:He Longsheng;
  • 关键词:常规稻 ; 种子活力 ; 根长测定法 ; 垂直板发芽试验 ; 发芽指标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
  • 出版日期:2019-06-20 10:31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编号:2018YFD0100902);; 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编号:ZJ-177857);;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701512);; 浙江农林大学校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编号:113-2013200038、113-2013200059);; 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9C201)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11020
  • 页数:5
  • CN:11
  • ISSN:32-1214/S
  • 分类号:97-101
摘要
为探讨根长测定法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常规稻种子进行垂直板发芽试验,测量种子萌发第2天至第7天的根长,同时进行基于标准发芽试验和田间出苗试验的常规活力指标测定。相关分析表明:粳型常规稻和籼型常规稻种子皆以萌发第7天根长与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尤为显著(P<0.01)。经方差分析结果验证,粳型常规稻和籼型常规稻种子萌发后根长显著高的品种,其种子活力也高,反之亦然。以上研究表明,水稻的2个亚种的种子活力均可通过萌发第7天根长来评价。本研究结果对制定水稻种子活力测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引文
[1]于金花,张俊生,李剑峰,等.种子标签中增加发芽势指标的探讨[J].中国种业,2006(10):50.
    [2]张新.种子活力测定将列入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J].农业知识,2012(1):30.
    [3]Chen R J,Zhao G W,Cao D D,et al.The application of Oxygen sensing technology in rapid vigor testing of treated conventional rice seeds[J].Seed,2013,32(5):8-11.
    [4]赵光武,阮关海,陈合云,等.氧传感技术及其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1,17(6):44-46.
    [5]宋乐,王琦,王纯阳,等.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单粒水稻种子活力快速无损检测[J].粮食储藏,2015,44(1):20-23.
    [6]李美凌,邓飞,刘颖,等.基于高光谱图像的水稻种子活力检测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1):1-6.
    [7]陈合云.基于氧传感技术的常规水稻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8-9.
    [8]赵光武,钟泰林,应叶青.现代种子种苗实验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58-60.
    [9]顾增辉,徐本美,郑光华.测定种子活力方法之探讨(Ⅱ)发芽的生理测定法[J].种子,1982(3):11-17.
    [10]王星剑,吴小钦,郑诚乐,等.不同外源物浸种对茄子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3):110-113.
    [11]张皖秋,龚动庭,张文明,等.伸长胚根计数测定杂交玉米种子活力的研究[J].种子,2017,36(1):90-93.
    [12]胡晋.种子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56-158.
    [13]颜启传,胡伟民,宋文坚.种子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5-5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