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谈《史记·李斯列传》与《赵正书》对李斯形象的塑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the Images of Li Si i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Zhao Zheng Shu
  • 作者:曾磊
  • 英文作者:Zeng Lei;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史记》 ; 李斯列传 ; 赵正书》 ; 忠臣形象
  • 英文关键词:Historical Records;;Li Si;;Zhao Zheng Shu;;loyal image
  • 中文刊名:GUDW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1-01
  • 出版单位:古代文明
  • 年:2018
  • 期:v.12;No.45
  • 语种:中文;
  • 页:GUDW201801011
  • 页数:7
  • CN:01
  • ISSN:22-1213/K
  • 分类号:91-96+129
摘要
李斯是秦代兴亡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历代对李斯的认识和评价皆本于《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以李斯的五叹六说为线索,记述了李斯一生际遇,在肯定李斯辅佐秦始皇成就帝业的同时,也对李斯提出了严苛的批评,否定了李斯忠臣形象。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则通过李斯的三次奏言塑造了李斯的忠臣形象。这一形象虽然与《李斯列传》不符,却很可能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看法。
        Li Si(李斯) is the witness of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Qin Dynasty. All existing appraises of Li Si have been based on the biography of Li Si in Historical Records, in which Sima Qian(司马迁) described the whole life of Li Si, pointed out Li Si's contribution to the Qin Dynasty, and criticized him as a non-loyal official. Nonetheless, Zhao Zheng Shu(《赵正书》), a book in bamboo script form collect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portrayed Li Si as a loyal official based upon Li Si's three memorials to the empero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loyal official point of view might be popular in the Western Han period.
引文
1 李贽:《史纲评要》卷4,《后秦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1 页。
    2 茅坤:《史记钞》卷55,明泰昌元年乌程闵氏刊朱墨套印本,1620年。
    3 徐枋:《居易堂集》卷10,《书李斯传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
    4 牛运震撰,崔凡芝校释:《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卷9,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98页。
    1 李景星:《史记评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6页。
    2 吴见思:《史记论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3 牛运震撰,崔凡芝校释:《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卷9,第498页。
    4 司马迁:《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5页。
    5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63页。
    6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一种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与历史演变》,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6—135页。
    7 王先谦:《荀子集解》卷9,《臣道》,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54 —255页。
    8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45页。
    9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60—2561页。
    1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50—2551页。
    2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53页。
    3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50页。
    4 参见孙家洲:《兔子山遗址出土<秦二世元年文书>与<史记>纪事抵牾释解》,《湖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赵化成:《<赵正书>与<史记>相关记载异同之比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99—302页;陈侃理:《<史记>与<赵正书>——历史记忆的战争》,载日本中国史学会编集:《中國史學》第26卷,京都:朋友書店,2016年,第25—38頁。
    5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94 页。
    6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90 页。
    7 “其后”之前的语句有所缺失,但我们可以推测秦始皇当是举例叙述历史上先主去世、新君孤弱之例。
    8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90 页。
    1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十一月更旦之训”中亦有关于秦人从死的内容。
    2 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18页。
    3 章懋:《枫山章先生集》卷4,《读蜀汉志》,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6—117页。参见王子今:《诸葛亮的神话》,《千百年眼——皇权与吏治的历史扫描》,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214—216页。
    4 王士祯《居易录》卷12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46页。
    5 此句原断作:“今道远而诏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整理者注释中又提出第二种断句,此以第二种断句为准。
    6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90 页。
    7 参见姚磊:《北大藏汉简<赵正书>释文补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年第1期。
    8 牛运震撰,崔凡芝校释:《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卷9,第502页。
    9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330页。
    10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61页。
    11 [日]宮崎市定:《史記李斯列伝を読む》,《東洋史研究》第35卷第4號,1977年,收入《宮崎市定全集》卷5,東京:岩波書店,1999年,第245—246頁。
    12 陈侃理:《<史记>与<赵正书>——历史记忆的战争》,载日本中国史学会编集:《中國史學》第26卷,京都:朋友書店,2016年,第25—38頁。
    13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87,第3330页。
    1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61页。牛运震以为此句“写李斯小人肺衷,委屈如见,亦正呆得可怜。”(牛运震撰,崔凡芝校释:《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卷9,第502页)
    2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第193 页。
    3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卷11,《至忠》,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42—243页。
    4 《赵正书》没有竹简遗失,内容基本完整。整理者对《赵正书》简册的编连顺序也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5 安子毓:《李斯“督责之书”系伪作辨》,《史学月刊》,2013年第7 期。
    1 司马迁:《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第2018页。
    2 司马迁:《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第2471页。
    3 汪荣宝:《法言义疏》卷15,《重黎》,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82页。
    4 梁玉绳:《史记志疑》卷31,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22页。
    5 向宗鲁:《说苑校证》卷17,《杂言》,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10—411页。
    6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61页。
    7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47页。
    8 司马迁:《史记》卷87,《李斯列传》,第2552页。
    9 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第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